【改革开放40周年】石国军:农业机械化突飞猛进

来源:漯河晚报 发布时间:2018-08-09 09:11:51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日新月异。今年46岁的石国军,从16岁第一次开手扶式拖拉机,到现在身为郾城区规模最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已整整30年。从一个不甘落后的农村小伙,到目前已在市区安家落户,石国军在取得各种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成为我市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文/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实 习 生 万天宇

  16岁第一次开拖拉机

  8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郾城区商桥镇李纪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里,见到了正在合作社院子里和几名机手交谈的石国军。占地几十亩的大院子,东边是一排搭着塑钢瓦的棚子,棚子里停放着十几辆联合收割机、铲车、拖拉机等各种农业机械。

  “第一次接触农业机械是在我初中刚毕业的时候。”一言一语中,石国军打开了话匣子。1988年前后,当时的李纪岗村只有一两台拖拉机。一次偶然的机会,石国军和初中同学李晓军去孟庙镇送砖,第一次正式驾驶了拖拉机。

  “我的同学家里是专门烧砖的,准备送砖块到孟庙镇。”16岁的石国军在李晓军的怂恿下,硬着头皮坐上了拖拉机的驾驶座。“那时候在农村能开拖拉机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同学李晓军也是刚学会驾驶拖拉机,我心里就想着也试试。”石国军说,记得从家里出来以后,他一直开了十几里的路程,才把整车砖送到孟庙镇上。买方看到来的是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中午直接款待了石国军和李晓军一顿炒面和肉片汤。

  这一试,石国军就和拖拉机分不开了。喜欢爱折腾的他,和各种农机整整打了30年的交道。1993年,石国军有了自家的拖拉机,他经常帮助村民碾场、收麦子,有时大家给他加点机油,有时给他几元钱的酬劳。“当时的农村都是碾场打麦子,开着拖拉机的感觉很好,在村里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了。”回忆起往昔时光,石国军自豪地笑了。

  “这是我以前开过的手扶拖拉机。”在院子的西北角,一个已经生锈的老式拖拉机只剩下了半个车头。石国军用铁叉拨去蔓延在上面的野草,对这个曾陪他多年的老古董依依不舍。

  回乡创业成立农机合作社

  2014年被市政府评委“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被省农机机械管理局评为“省农机示范专业合作社”、2017年被省政府评委“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合作社的走廊里,一个个荣誉奖牌挂在墙上,这些成绩让石国军感到十分骄傲。“没想到我作为一个农民,也能有今天的成就。”石国军回忆起自己刚成立合作社时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

  2008年8月,经历过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的摸爬滚打,成立过化肥、种子、农药农资经营公司,石国军经历过失败也尝到过成功的甜头。“在外面打工虽然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但毕竟不是个正经事,回乡以后卖农资有时不懂行情,也赔了一点钱。”迷茫的石国军想到自己对农机比较熟悉,就动起了购买农机的念头。“不如成立个专业的农机合作社算了。”当时,正值我市鼓励成立农业、农机合作社的高潮期,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对农民购置农机加大推广补贴力度。看到这些优惠政策,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石国军开始在村内承包了10来亩耕地,并购置了几台联合收割机。

  2012年8月,石国军耕种的土地面积达到了300亩,看到堆在院子里的几台农机,他心里犯了嘀咕:这么多土地才有几台农机,“三夏”期间自己的土地都忙不过来,哪有工夫去外地捞金?就这样,他又发动亲朋好友为农机合作社共同出资,资本一下子达到800万元,先后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20多台(套),石国军和他的李纪岗农机专业合作社初步有了规模,渐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土地保姆”叫响郾城区

  “现在俺的专业合作社是全郾城规模最大的,大家伙都知道我,叫我‘土地保姆’。”石国军站在院子里,给记者介绍他这些专业的宝贝:这个机械是犁地的,那个机械是打药的,还有一些是收割的。“光犁地的农机就有5种。”石国军指着眼前的一个红色的机械告诉记者,这个是旋耕机,那边还有一些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秸秆打包机、秸秆清除机等。

  目前,李纪岗农机专业合作社里面的农机有近20个种类,100多台(套)。合作社成员目前达到200多人,流转土地面积1000多亩,托管周边乡镇的土地达到4000多亩,入社企业1个,仓储库房2000平方米。合作社入社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及小型农机具80台,大中型拖拉机20台,可为成员及周边村镇农户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大型合作社。

  “所有的农机都享受到了国家农机补贴。”石国军拿着厚厚一摞账本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合作社在购买农机时的账目,里面罗列了享受到的国家补贴,个人净出多少钱等。“国家的惠农政策好,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一个农机合作社社员走进石国军的办公室,准备和石国军商讨“三秋”的收割事宜。

  “现在周边的党湾村、胡庄村等30多名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石国军说,起初合作社只有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现在多达30多台,都是附近村民购买联合收割机后,主动加入合作社的。

  石国军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的资产总额1000多万元,实现经营收入1600万元,可分配盈余200万元,连续四年为社员分红96万元,社员平均分得红利1200元,社员年平均增收4500元。为增加农户收入,合作社还引导成员和农户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与贵州茅台酒业公司签订酿酒用高粱种植收购合同,亩均效益增加700~800元。

  提供更专业高效农机服务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强调了农机专业化服务的内容,合作社今后的发展有了目标。”石国军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合作社在托管周边乡镇土地的同时,还专门开展了农资服务、技术指导等专业服务项目。

  “这两个烘干机去年一年为我挣回几十万元。”石国军站在两座蓝色的大型烘干设备前,给记者介绍道。去年秋季,豫中南地区普遍雨水较多,周口、驻马店等地市的一些种粮大户都来找他烘干玉米、大豆等。

  “那边是个面粉加工厂,很多村民在收割完小麦后,卖出去一部分,剩余的麦够当年吃。现在他们都把小麦寄存在我这里,啥时候想吃面粉了,直接来取面粉就行了。”石国军一边说着,一边给记者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民的名字,下余的小麦斤数等。

  得益于合作社的规模和名声,石国军又建起农业生产示范园区,铺设滴灌管道,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前来指导,承担起省农机局农村土地深松项目等。

  “合作社是农民致富的好帮手。”石国军告诉记者,中央惠农政策助推着他们这些基层一线的农机手们,在希望的田野上纵情欢歌。

编辑:陈金旭
相关文章
  • “高考,我们准备好了”

    2018-08-09 09:11:51

  • 樊侯寺前摆棋盘 古槐树下争棋王

    2018-08-09 09:11:51

  • 蒿慧杰刘尚进等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

    2018-08-09 09:11:51

  • 漯河:志愿服务不停步 暖意融融过新年

    2018-08-09 0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