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受访学生:张四业
毕业学校:漯河高中
高考分数:568(理科)
录取院校:郑州大学
家庭住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范寨村
张四业的父亲在他6岁时患尿毒症离开了人世,母亲靠在工地打工把他养大。
为了能让母亲今后过上好日子,张四业一直在努力读书,最终被郑州大学录取。
□文/图 本报记者 潘丽亚
吴艳敏
家住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范寨村的张四业,今年以568分的成绩被郑州大学录取。好消息传来后,张四业的妈妈高兴得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同时也为儿子的学费发愁起来。
张四业的父亲在他6岁时患尿毒症离开了人世,母亲靠在工地打工把他养大。如今家里的房子成了危房,娘俩寄住在姥姥家。7月24日,记者来到他家里进行了采访。
父亲去世 母亲抚养他长大
记者来到张四业家,映入眼帘的是几间未盖好就搁置的房子和一间墙上有裂缝的老房子。走进屋内,记者看到一面墙上满满都是奖状。虽然这间房子已成危房,屋内也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但那面墙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些都是我从小学到初中获得的奖状,每学期都有。”张四业说,高中的奖状都是证书,所以被妈妈精心地保存着。
张四业的父亲在他6岁那年患尿毒症去世,他和母亲闫珊红相依为命。由于闫珊红没有文化也没什么技能,只能靠到工地打工来养活一家。
“孩子父亲病没有治好,人走了还欠下一屁股债。”闫珊红说,平时她都是和村民一起在市区的工地下苦力,推石灰、推水泥。
闫珊红每天起早贪黑,推一天的石灰,经常累得腰酸背疼,但一想到儿子,她就咬牙坚持下来。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最怕工头拖欠工资,那时娘俩的生活就更艰难了。
生活虽不易 却从不抱怨
张四业父亲的病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家里仅有的一亩多责任田的农活都是在亲戚帮助下才能耕种。
“旁边的红砖房是他父亲生病前开始盖的,房子盖到一半时孩子父亲就被查出尿毒症。家里开始筹钱治病,房子也就停工了。”闫珊红说,爱人去世后,实在没钱,盖了一半的房子也就搁置了起来,平时堆放些杂物。
闫珊红的父母得知女儿的状况,便让母子俩搬到他们那里住。虽说两位老人住的也只是几十平方米的公租房,但总算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离儿子的学校近,周末的时候我可以去看看他或者给他做顿饭。” 闫珊红说。
他们之前住的旧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已成了危房,平时他们也不敢住。张四业回老家的时候,只能借住在相邻的大伯家或叔叔家。
“虽然过得不好,但我觉得没必要抱怨。”张四业说,“抱怨也没用,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闫珊红说,村里和镇政府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给予不少照顾,经常到她家慰问、救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生活的压力。
好成绩与刻苦努力分不开
为了能让母亲今后过上好日子,张四业一直在努力读书。“我每天都制订学习目标,在学校就不想家里的事,专心学习。”
晚自习下课,张四业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走。“同学都是下课后就到宿舍了,我会在班里做会儿卷子或者看看错题,巩固一下老师讲的知识点。那个时候,就一心想考个好大学,报答我妈。”
记者问道:“你都有些什么学习经验呢?”
张四业不好意思地说:“我的都是笨办法,这一节学习什么,我都会提前预习。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把重点画出来,不会的做记号,下课及时问老师。特别是该问的一定要问,不能拖,拖的时间久了,后面讲的就不会了。除了这些,就是经常翻错题本。”
张四业说,学习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应保持平和的态度,坚定信念,一点一滴地扎实实习。即使暂时看不到进步,但只要坚持下去,在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必然会让学习产生质的飞跃,从而获得较大的进步。
一旁张四业的婶子刘春艳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学习好,离不开他的勤奋。他从上初中开始,就很少出去玩,只要回来就是在家里学习。”
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如今,张四业已经被郑州大学录取。他告诉记者:“在高考之前其实就想过报考郑州大学,这是我最理想的大学了。因为郑州大学离家比较近,放假在学校没事,我就能回来看看我妈。”
“妈妈在工地上干得都是重体力活,很累,我很能够体会妈妈的不容易。”张四业说,虽然妈妈在外打工,但挣的钱也不多,大学期间他会想办法勤工俭学,减轻妈妈的负担。
临离开时,记者问张四业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
他张开双臂,抱着妈妈,真诚地对她说:“妈妈,您辛苦了,以后我能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句话让坚强的闫珊红泪如雨下,但却笑着对儿子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