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刘丙欣,今年72岁;她叫张莲梅,今年74岁。老两口原是召陵区邓襄镇沱沟村人,如今居住在市区黄河路东段水木青城小区。
改革开放40年来,他们的房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露天草房到砖墙平房,再到如今敞亮的三居室;由曾经全家五口人挤住在一间草房里,到如今儿女各自拥有自己的房子;居住地点也由召陵区邓襄镇农村,变为市区的住宅小区。
“之前几十年的时间都是在不停地折腾房子,修房子、盖房子,现在可好了,不但住得好,小区环境好,再也不用为房子操心了。”提及改革开放以来居住条件的变化,刘丙欣老两口如是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潘丽亚 张玲玲
住了30年的草房 一下雨就会漏雨
1965年,张莲梅与刘丙欣结婚时,住在一间草房里。如今,回忆起那些住在草屋里的日子,张莲梅仍是忍不住抹眼泪。“我就觉得像做了一场梦,都不敢相信。”张莲梅说,“那时候最发愁的就是修房子,用麦秆当顶盖的草房,一下雨就会漏雨,经常得修。”
在张莲梅的记忆中,修房子是一件颇费心力的事情。“草房的顶是麦秸秆捆扎后一点点排好的,很不结实,每过一段时间都要修缮屋顶。”张莲梅说,由于没钱请师傅,修房子都是她和老伴两人爬高下低摸索着弄的。
1978年之前还是在生产队干活时,修缮屋顶的材料要从生产队里领,由于当时家里劳动力不足,挣的工分不够,所以每次修房子时都要从生产队赊账借麦秸秆,等来年挣了工分再还账。
“1978年对我家来说是个小转折,那年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虽然我家孩子小,劳动力不够,但至少不再为修房而借麦秆了。”张莲梅想起往事,一直唏嘘不已。虽然不用发愁麦秸秆了,但是草房动不动就漏雨、时不时有老鼠蹿过的日子也让人不安心。
“那时经常能看到老鼠在横梁上蹿来蹿去。房子的墙壁是泥土垒成的,时间久了不停地掉渣儿,床上桌上处处是土渣儿。”张莲梅回忆道,那些年,房子成了她心头最大的问题,能住上不漏雨的房子对她来说,是一个梦想,也是一种奢望。
借钱盖起平房 再也不怕下雨了
张莲梅对记者说,现在他们老家的房子是一所老式平房。与村子里周边林立的楼房相比,这所平房显得又矮又破,但倾注了张莲梅和老伴的心血。
1995年,看着破旧的草房,想着两个儿子渐渐长大要成家,张莲梅和刘丙欣决定修建一所平房。在建房之前,当时身为教师的刘丙欣,特意经过了一番精心设计。
“我们家两个儿子一个闺女,新房子盖好后,两个儿子要是成家了,可以每家有个住处,这样我们一家人还可以住在一起。经过反复思考,我最后采用了‘外三内五’的模式。”刘丙欣说,所谓“外三内五”就是从外面上看是三间房子,其实里面是五间,这样他和老伴以及孩子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
图纸设计完毕后,他俩就开始准备砖、沙子、石灰等材料。为了少买点砖,张莲梅便自己学着在家里打砖坯,和泥、打坯、晾晒……她硬是坚持了一年多。“就这还不够,没办法又买了点。”刘丙欣说,“当时红砖是六分钱一块,但我们还嫌贵,为了节约成本,就去市区拆迁房子的地方买了几车旧砖,和新砖掺在一起用。”刘丙欣说,与现在送货上门不同,当时水泥一货难求,他托熟人帮忙,才买到了一车水泥。
一般情况下,在农村盖房子都会有兄弟姐妹前来搭把手,但刘丙欣是独生子,三个孩子当时上学的上学、当兵的当兵,都不在身边,所以,盖房子的所有事宜都由他和老伴操持,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操碎了心。
“师傅盖房子,俺俩负责把砖从路上用架子车拉到院子里。等师傅吃饭休息时,我还得照看现场及工具,经常忙得吃不嘴里饭。”张莲梅说,那段日子不分昼夜,他们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房子盖好后,终于大喘了一口气。
“盖所房子整个人就得脱层皮,当时村里人都说俺俩瘦得都不敢认了。”张莲梅说。
对于盖平房的花费,刘丙欣至今记忆犹新。“工人工钱是每天8块钱,一所房子下来,总共花了四万多,其中一部分是从亲戚朋友处借的。”刘丙欣说。
尽管盖房子费尽心血,欠了不少外债,但全家人能住进不再漏雨的新平房,让张莲梅两口子欣喜不已。“以后再也不怕下雨房子漏了,那时候想着这辈子都不再折腾房子了。”张莲梅笑着说。
市区购买房子 敞亮三居室成新家
近日,记者来到刘丙欣家里采访时,他和老伴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悠闲地欣赏戏曲节目。敞亮的三居室内,铺着木地板,空调、冰箱、电视机等电器一应俱全,地板、茶几、电视柜等家具都擦得一尘不染。
“俺俩现在就住在这儿,这房子是二儿子的,装修之后没有住,我们就搬进来了。”刘丙欣说,平时他独自住在这里,老伴要去二儿子的另一所房子,负责接送孙女上幼儿园。在周末和寒暑假,老伴会带着孙女回来。他已经在这里住3年多了。
原来,大儿子从部队回来后,并没有如张莲梅设想的在老家成家,而是来到漯河市区打拼。
2002年,随着大孙子的出生,为了帮忙带孙子,张莲梅来到市区生活,跟大儿子住在一起。
“一开始,大儿子在干河陈村租房子住,后来凑钱在柳江东苑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套房。我记得当时一平方米的价格在600多块钱。”张莲梅说,“我住的那间房子其实是个阳台,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除此之外,就没有空间了。但看着窗明几净的楼房,感觉住的地方又进步了。”
张莲梅告诉记者,大孙子上小学后,小孙子就出生了,她也就搬到了二儿子家住,帮忙照看小孙子。
“二儿子也没有在老家待着,一样来市区打拼,还在文萃江南小区买了一套两居室。”张莲梅说,当时老家盖房时,想着全家人都会住在那所平房里,没想到不到十年的时间,儿子们便陆续在城里买了房,这样的变化让她想都不敢想。
如今,刘丙欣的3个孩子都住在市区,各自拥有自己的房子。“孩子买房俺俩都会给他们拿点钱,不管多少,是俺俩的心意。”张莲梅说,盖完平房后,老两口便省吃俭用地攒钱还账,儿子们买房时,他们也都尽可能地出点力,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提及现在的生活,老两口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呀,住在楼上干净又亮堂,冬天有暖气冻不着,夏天有空调热不着,这样的生活条件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刘丙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