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纪检监察干部在位于问十乡曹店村的全市首家村级党员政治生活馆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参观学习。尤亚辉 摄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军亚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沙澧大地迎风招展,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后发赶超;一项项创新举措扎实有力,让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三十多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在加强思想建设、从严管理干部、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抓党建促脱贫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了坚强保证。
抓基础:组织建设添活力。三十多年来,我市着眼于不断巩固和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十多年前,“种田无地、收入无源、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是当时源汇区干河陈村的真实写照。如今,通过兴办企业和发展集体经济,干河陈村环境优美,并健全了养老、就医、就学、就业保障体系,引得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参观学习。
除了干河陈村,近几年来,每到年末,我市的姬崔、三里桥等村大把大把给村民分红的消息也让人羡慕。
截至目前,我市村级集体收入超亿元的村有9个,436个村实现“消薄”,集体收入突破5万元。84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清零”,占行政村总数的67%。2017年,我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入选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50强。2018年,干河陈村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入选中组部组织二局编印的《集体经济案例选》。
走进这些村庄探寻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发现无不来源于紧紧扭住基层组织建设的“牛鼻子”,坚持党建引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市委始终把农村党建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持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配强领导班子,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不断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探索在产业链、专业合作社中开展党组织工作。
为了发挥农村党员这一群体的优势,我市在着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软件建设的同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硬件建设也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近五六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对所有村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并建成了一批党员政治生活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讲习所,为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注重把党建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在城市,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度,整合利用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的资源优势,在街道建立“2 2”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在机关,扎实开展机关党建“灯下黑”专项治理和“一机关一品牌”创建活动,使机关党建工作和全市中心工作、单位业务工作相融互动、相互促进。在企业,开展“一企一品”示范创建活动,“两新”组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全面覆盖。
今天的漯河,正大踏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闯关夺隘,在基层治理第一线躬身实践,全市基层党组织吹响“集合号”,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抓关键:打造干事创业中坚力量。三十多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基层一线助推发展的中坚力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关心群众冷暖的贴心人,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党员136024名,党组织数量5062个。其中,党委249个,党总支275个,党支部4538个。
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三十多年来,我市从严调控、从严把关、从严问责,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全面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程序规范、党员质量过硬。创办南街村基层干部学院、干河陈乡村振兴学院,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开展全市党员“上党校进课堂”全员培训,对全市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实行全员轮训,举办党员创业就业技能提升培训班,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广大党员的能力和素质。全面推行党员公开承诺、机关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引导党员八小时内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八小时外志愿服务发挥作用。规范落实5·10“主题党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以兰考标准开好民主生活会,进一步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智慧党建 ”模式,建成源汇区智慧党建平台、郾城区“党建红云”平台等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党员教育管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创办“沙澧先锋”微信公众号和电视栏目,全面加强党建舆论宣传。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确保了全市党员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维护了党的权威,激发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发挥了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充分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和活力源泉。
抓作风:贯彻于党建全过程。三十多年来,市委始终把党的作风建设抓在手上,坚持不懈抓作风,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从严治吏,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风是形象,作风是环境,作风是生产力,作风是竞争力。历届市委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针对不同时期党风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对改进领导作风、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作出明确规定。
特别是2014年以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市委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三年行动,党员干部下乡住村蔚然成风,“一头汗、两腿泥”的干部越来越多,群众意见有人听了,困难有人帮了……
走农家、进社区、下基层,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实打实解决百姓的难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市委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各级“一把手”率先垂范,真改在先、真干在前,形成巨大的“头雁效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除积弊、树新风,把作风建设的成效落到实处,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在市领导的示范带动、督导组的严督实导下,各级领导干部不当“甩手掌柜”,自觉担起责任,不论是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学习上,还是在揭短亮丑的民主生活会上,他们对活动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把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落到实处。
历史是最好的注解,现实是有力的印证,未来是必圆的梦想。三十多年风云激荡,漯河千千万万的党员以建设者、组织者、行动者的角色乘风破浪,奋勇向前,汇聚起了推动全市跨越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