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这祖孙三代 百年手艺代代传

来源:漯河晚报 发布时间:2018-10-15 10:44:40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中的诗句,想必不少人都会背。该诗句很好地表达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日,清晨起来洗漱梳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梳子作为梳头工具,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在临颍县巨陵镇油坊陈村,陈庆伟就以制作木梳出名。相传,他的制梳手艺已代代相传100多年。

  名城网讯(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林润)

  手工制梳 工序烦琐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临颍县巨陵镇油坊陈村,见到了陈庆伟。他30多岁,个子不高,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的,与不少人心目中老手艺人的形象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当他拿起祖传下来的制梳工具开始工作时,那种认真劲儿,不得不让人心生感叹。

  据陈庆伟介绍,他的祖父陈万玉在1900年跟着邻村李晋庄的李水旺老先生学习制梳手艺,这门手艺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算来已有100余年,陈氏祖孙三代把学来的手艺不断发扬光大,完善创新,技艺也越发精湛。“手工制梳,程序烦琐,一名轻壮劳动力,一天最多做40把梳子,而且还是那种最基础的木梳。”陈庆伟说。

  随后,他向记者展示一把木梳是怎样制作的。“第一步用锉子把材料打薄。”说完,陈庆伟拿起锉子开始打薄木料。“这锉子跟锉子也有不同,有的锉子齿比较稠密,有的比较稀疏,就是利用这些锉子齿密度的不同,来对手中的这块木料的斜度进行调节。”

  木料经过打薄、斜度调节后,接着就要利用夹锯给梳子锯齿。“你看夹锯的这个地方可以调节宽窄,从而确定梳子齿的疏密。”陈庆伟通过这两步的操作后,梳子已初见雏形。接着,陈庆伟拿起三棱锯,把梳齿上没用的废料锯掉,并把梳齿磨圆。随后,他拿起一把小锯,对梳子的齿根进行修整。最后,他利用一把工字锯把梳子周围的废料全部去掉,这样一把木梳才算基本制作完成。

  制作完这把木梳,陈庆伟的额头上已经挂了不少汗珠。陈庆伟说:“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木梳,还比较粗糙,后期还得打磨。如果要雕花,还需要更长时间。”这些制作工艺,每一步都要求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和工匠精神。

  效率虽低 精神要传承

  在制作完一把手工木梳后,陈庆伟带领记者参观他的制梳厂。记者看到,一台机械正在同时制作十把木梳。

  “相比手工制梳,机械制作梳子的效率更高。一般情况下,一台机械一天能制作完成400把木梳。”陈庆伟说,机器制作出来的木梳比手工制作出来的更精美。如果拿传统手工制梳和机械制梳相比,手工制作出来的梳子,在雕刻上则比机械制作出来的木梳灵活性更强。

  既然机械制作出来的木梳比手工制作出来的木梳更精美且效率高,为何还要坚持手工制作木梳呢?针对这一问题,陈庆伟告诉记者,老手艺是需要继续传承下去的,不能在他这里断了。“说是传承手艺,但是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传承。”陈庆伟说,在手工制作一把梳子的时候不仅要专心,还要有敬畏之心,因为这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陈庆伟的坚守传承下,传统梳子制作工艺依旧保留着独特的魅力。2018年2月,陈氏木梳制作技艺被列为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陈金旭
相关文章
  • “高考,我们准备好了”

    2018-10-15 10:44:40

  • 樊侯寺前摆棋盘 古槐树下争棋王

    2018-10-15 10:44:40

  • 蒿慧杰刘尚进等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

    2018-10-15 10:44:40

  • 漯河:志愿服务不停步 暖意融融过新年

    2018-10-15 10: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