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网讯(文/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短短一年时间,临颍县巨陵镇大段村,从一个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县级脱贫攻坚先进村。
这个贫困村缘何发生如此巨变?近日,记者来到该村蹲点,找到了这个变化的原因。
以前没有像样的主干道
记者了解到,之前大段村有100多口人靠当泥瓦匠养家糊口。
“村里一些年轻人在深圳开出租,但还有200来口人长年赋闲在家。”大段村支部书记段广超告诉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大段村村民,依靠在建筑工地打零工过日子,是当地出了名的泥瓦匠村。
“刚开始每天的工资是5元钱,后来涨到了几十元钱。”今年50多岁的段林昌,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干泥瓦匠,到现在已经有了30多年的打工经历。
“我们这些人文化程度低,只能依靠卖力气养家糊口,家里一旦有人生了大病,就会成为贫困户。”患有脑溢血的段林昌现在口齿不清,记者吃力地听完了他断断续续的介绍。
“这几年,年轻人在外面拼搏成功后基本上很少回家,村里就剩一些四五十岁的劳动力了。”段林昌感慨地说。
“这是我们村去年的一些老照片。”段广超打开自己的手机,指着一张张照片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基本上没有一条像样的主干道,一到夏天荒草长满了房前屋后,污水、垃圾的臭气令人掩鼻而过,村集体账上没有一分钱,只能把几间破旧的村小学教室当成村委会办公室。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1400多株杏树,种在宽阔整洁的道路两旁;色彩缤纷的花草,把1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装扮得格外美丽;家家户户门前,是十多厘米厚的水泥路……
近日,记者走进大段村,虽然是寒气袭人的冬天,映入记者眼帘的却是一幅生态宜居、充满希望的美丽乡村画卷。
“只有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彻底改变贫困村的村貌,让全村人看到生活的希望,才有可能实现脱贫攻坚。”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市卫计委驻村第一书记刘军凯正在和几名村干部填写村民情况表。
2017年11月,驻村第一书记刘军凯来到大段村。随后,短短半年时间,市卫计委就提供资金50多万元,在村里建成了占地5亩的健康文化园,硬化了10条巷道,新建了一个13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
与此同时,刘军凯和巨陵镇脱贫攻坚组长石磊一起,还帮助村民们清理了房前屋后的荒草、垃圾。
记者在村委大院办公室看到,崭新的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一应俱全,新置办的办公桌、椅子被擦得能照出人影来。
“今年春天许多杏树开了花,很好看。”石磊指着村主干道两旁的杏树告诉记者,很多村民在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后,主动照看起自家门口的杏树。
齐心协力拔“穷根”
“以前镇上一通知我领人,我心理压力就很大。”段广超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经常有上访户到镇上和县里告状,要么是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要么是对村干部不满意。
一年来,在刘军凯和石磊等人的努力下,大段村的贫困户纷纷找到了致富路,有的在附近的罗山村电子厂上班,有的每天打扫村内主干道挣取工分,而后在爱心超市里换取米、面、牙膏等食品和生活用品。
“现在觉得再没事找事就是给村里添麻烦。”贫困户张爱英因为爱人因事故去世,情绪低落,常为鸡毛蒜皮的事找村干部评理。现在在村里的帮助下,她主动到镇里的扶贫基地上班,今年家里还用上了天然气。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大段村先后被评为县级脱贫攻坚先进村、巨陵镇平安建设先进村。
健康文化园旁,张榜公示的爱心基金台账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一个个捐赠人名字的旁边,是一个个爱心数字。500元、200元、100元……甚至5元。
“现在打工挣钱的贫困户都主动给村里捐钱了。”石磊告诉记者,他们这个爱心基金是为了防止那些刚刚从贫困线下上来的脱贫户,再因为生病或其他家庭变故出现返贫而设立的。
村东头,在整修一新的老桥旁,一株150多年的棠梨树枝繁叶茂,几位老人在树下的桥墩上闲聊。
“1000多株杏树全部开花时,我们村准备办个杏花节,到时候再邀请你来参观。”段广超指着村里的几个大荒坑告诉记者,他们准备在十多亩的荒坑里种上果树。将来的大段村,肯定花香果香四溢、更加幸福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