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这个项目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传承成难题

来源:漯河晚报 发布时间:2018-11-19 10:33:12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每年春节,郾城区东关都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罗汉”和“狮子”嬉闹新春,人们争相观看。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如今,东关双狮舞这个项目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记者见到了第三代传承人何宝刚。

(文/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林润)

东关双狮舞 始于清朝末年

11月16日下午,记者在郾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黄河路与陵园路交叉口附近,见到了何宝刚。

据了解,东关双狮舞始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中间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曾几度衰落。改革开放以来,得以复兴和发展。2008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漯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宝刚今年58岁,头发灰白。他在2017年成为东关双狮舞项目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代传承人。据他介绍,东关双狮舞成立于1897年,由吴聚才从南阳拜师学艺归来组建,起初叫“东关故事会”,以“双狮舞”为主打节目,配有“竹马”“二鬼绊跌”(又叫“二鬼摔跤”)、“九节鞭”“大过桥”“二郎担山”“狮子灌药”“狮子驮桥”等,共由“狮子吃碟子”“古树大盘根”“玩灯”三部分组成,整场演出大约要三四个小时。其中的“玩灯”在夜晚演出效果更好,灯又叫绣球,夜晚发亮。“后来,杨大雷跟着吴聚财学舞狮。但是当时吴聚财教大家的是单狮,最后杨大雷开创了双狮舞。”何宝刚说,“我就是跟着杨大雷学的双狮舞。”

何宝刚告诉记者,他一开始学的是“罗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头”。以前条件不好,一般都会在晚上趁着月色练习。“因为晚上有月亮,月亮能照出影子,通过影子看自己的姿势摆得咋样。”何宝刚说,那个时候没有镜子,只能这样练习。旋风脚、罗汉步、偷步……各种和“罗汉”有关的动作都要一一练习。“练习的时候还要顶着‘大头’,这个头将近八斤重,练完后特别累。”何宝刚说,在他练习中,他认为最难的就是罗汉步。“这个罗汉步主要就是走路的姿态和别人不一样,要走出气势,否则就很难看。”

除了刻苦练习,表演时所用的一切道具,都是自己制作。“这些东西都买不到。”何宝刚说,之前他们的道具有所损坏,他跑遍了我市的戏曲商店,甚至还跑到周边地市的戏曲商店,都没有买到让他满意的道具。“买不到道具只有自己做。”何宝刚说,他就模仿20世纪50年代传下来的那只老狮头去做。

“老师当时教导我说,艺术离不开模仿,学啥要像啥!”何宝刚说,他们的双狮舞之所以精彩,他认为一方面是他们动作上的细节比较到位;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道具精美,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双狮舞才受到老百姓的喜欢。

有故事有技巧 更有不外传的“绝招”

“我们这个双狮舞最精彩的就是‘狮子吃碟子’这个节目了。”何宝刚说,这个节目一场表演下来需要近两个小时。“这个节目有完整的剧情。”他告诉记者,“罗汉”宴请宾客,桌子上摆了16个装有鲜美菜肴的碟子,“狮子”要偷吃这些菜肴,“罗汉”去护,整个节目围绕着一偷一护展开表演。“狮子”每吃一盘菜肴,就会就地翻滚,并做出各种动作,直到桌子上的菜肴全被吞完。看到菜肴被吃完后的“罗汉”大怒,训斥“狮子”,“狮子”觉得惭愧,便将菜肴原封不动一一吐回。

“‘狮子’吐回去的菜可是原封不动的,吃的是什么,吐出去的就是什么,这个是整场演出的精华。”何宝刚说,他举例告诉记者,比如,“狮子”吃进去的是一盘蔬菜,那么吐出来还会是一盘蔬菜。他说,以前他们演出时,别人为他们准备的菜都是刚炒好的热菜,最后衣服上弄的全是油水。“衣服虽然弄脏了,但是节目表演完之后很多人给我们喝彩,还是挺高兴的。”

当记者询问他,菜被“狮子”吃进去之后放到哪里?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不能外传的秘密。“这个技巧是师傅一对一告诉我的,以后,我也只能告诉我的一个徒弟。”

何宝刚说,以前他们表演这个节目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晚上。因为晚上“双狮”两眼回发光,“罗汉”手里拿的绣球也成了火绣球。随着舞步,伴着鼓点,这一明一暗,神吃妙吐之后,狮子还能吐出带火的莲花灯。“但是这个吐莲花灯的技巧我们也不是每次都能表演成功,这个技巧也快失传了。”说到此处,何宝刚轻轻地叹了口气。

希望把东关双狮舞更好地传承下去

接着,为了让记者更好地体验到东关双狮舞的绝妙,何宝刚亲自披挂上阵扮上了“罗汉”,而今年已有74岁高龄的闫振国与68岁的刘全安扮起了“狮子”,在院子内开始了表演。虽然没有带着“罗汉”道具,但何宝刚走起罗汉步的气势依旧十足。而舞狮的两位老人,舞起50多斤重的“狮子”,动作依然活灵活现。

经过这一段简单的表演,舞狮的两位老人已是满头大汗,但他们脸上却充满了喜悦。“我们干这个纯粹是爱好,如果不是喜欢,就不会到这个年纪还在坚持。”74岁的闫振国眼含热泪告诉记者,他们这群老人不想让这门民间艺术在这里断了传承。

“现在虽然有一些年轻人来学,但是由于资金和其他一些原因,他们并没有学到精华。”何宝刚说,如今,靠舞狮这个行当想要挣钱养家确实很困难,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不少年轻人不愿意学舞狮,更吃不了这个苦。

“过年的时候,我们因为经费问题没出去演出,后来就听到老百姓说,今年过年咋没见到东关双狮舞呢?”何宝刚说,听到老百姓这样说,他心里很难受,就与大伙商量,去黄河广场等开阔地带为老百姓免费演出。

“困难再多,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那么多老百姓惦念的双狮舞,不能在我这里断了传承啊!”何宝刚说,接下来,他会想办法克服困难,教更多的年轻人舞狮,把东关双狮舞更好地传承下去。

编辑:陈金旭
相关文章
  • “高考,我们准备好了”

    2018-11-19 10:33:12

  • 樊侯寺前摆棋盘 古槐树下争棋王

    2018-11-19 10:33:12

  • 蒿慧杰刘尚进等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

    2018-11-19 10:33:12

  • 漯河:志愿服务不停步 暖意融融过新年

    2018-11-19 10: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