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塞上 习近平这样关心宁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19 09:28:07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题:情满塞上 奋进逐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宁夏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 孙波、陈晓虎、荣启涵、曹健

 

  从贺兰山岩画的沧桑厚重,到西部云基地渐成规模;从西海固的“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的粮果丰饶;从中国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的成立,到各族儿女携手奋进逐梦……古老与新生在这里交汇,贫苦与甘饴在这里并存,多元与一体在这里交融。

 

  这里,是6.64万平方公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虽幅员不大,却始终是党中央情之所系、心之所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宁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塞上大地进入了新时代。

 

  一甲子沧海桑田。天高云淡的秋日里,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对宁夏来说,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

 

  宁夏西南,六盘山连绵起伏,峻拔叠翠。

 

  提到它,最为人熟知的诗词应是“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就在这豪迈的六盘山下,有一片千沟万壑的西海固。战争的烽烟早已散去,但这里的人们依然年年岁岁同干旱和贫瘠“鏖战”。

 

  长缨何处?贫困的苍龙,何时被缚住?

  拼版照片:上图为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建设初期的资料照片;下图为8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新华社记者王鹏摄)。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新华社发

 

  西海固,囊括了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等9个贫困县区。由于雨水奇缺,流水切割及千百年来的盲目垦殖,这里生存条件极差,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在宁夏同心县润德庄园枸杞基地,工人在清洗鲜枸杞(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战略部署。10月,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为组长的“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5个月后,习近平同志率团来到宁夏,开始为期6天的对口扶贫考察,并在银川召开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双方决定共同建设作为扶贫协作示范窗口的闽宁村。

 

  1997年7月15日,由习近平同志亲自命名的闽宁村在银川城外永宁县的一片戈壁滩上破土动工。

 

  2016年7月,时隔近20年后再到固原,习近平总书记触景生情地回忆:1997年我来到西海固,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看了以后,我就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

经过治理后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葫芦河(8月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坡地改梯田、打井窖、吊庄移民……习近平同志当年主导的那些扶贫措施,改变了无数西海固贫困家庭的命运。

 

  今年64岁的谢兴昌,就是其中一户。

 

  在永宁县闽宁镇自家新修的小院里,谢兴昌坐在枣树下回忆:闽宁村奠基那天,习近平同志代表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发来贺信。我就站在台下听人读那信,听着听着就哭了,虽然那时闽宁还是一片荒凉,但我知道搬出山沟沟就一定会有希望……

 

  “我到附近农场掰了4个玉米棒子、4个高粱穗子,拿着回西吉老家宣传,让大伙知道搬来这儿有水能种活粮食。”谢兴昌说。

 

  20多年过去了,谢兴昌当年流泪憧憬的都已成真。

 

  作为第一批走出西海固的移民,谢兴昌经历了闽宁镇从几百人到如今6万多人的变化,群众人均年收入从不足500元跃升到2017年的12341元,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

 

  2016年7月,当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闽宁镇,漫天风沙的荒滩已变成宽敞的柏油路、鳞次栉比的红瓦白墙小楼。

 

  永宁县委一位当时在场的同志回忆说:“总书记一路都在问老百姓的收入、上学、就医,问村里基础设施配套。他说:‘闽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个宝贵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做一个示范,实现共同富裕。’”

  来自福建长乐的林锦云(中)在宁夏固原市河川乡与福建对口支援农业专家(右)交流牡丹种植技术(8月28日摄)。2014年,林锦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河川乡1.5万亩荒山,打造油用牡丹生产基地。目前,林锦云种下的7600亩油用牡丹已经开始产生效益,公司已就近吸纳村民300多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对宁夏的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备至。

 

  ——“对宁夏来说,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60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刚成立时连粮食都需要国家大量返销;

 

  60年后,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宁夏见证了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

 

  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453.9亿元,分别是1978年和1958年的266倍和105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917元,分别是1978年和1958年的136倍和290倍。

  工人在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制作人造花(8月29日摄)。位于六盘山脚下的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是2013年隆德县引进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生产用于家居、婚庆及各类节庆的人造花饰品,产品销往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实现出口创汇的同时带动当地百姓脱贫增收。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60年来,宁夏累计减贫330万人,其中近5年减贫71.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6.9个百分点。

 

  ——上世纪80年代起,宁夏组织开展了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插花移民等,先后实施了6次大规模移民搬迁,累计移民130多万人。

 

  ——35年来,国家投向宁夏的扶贫资金达430余亿元,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大发展,打通了贫困地区“内通外联”通道。

 

  ——22年来,闽宁合作务实推进,福建仅向固原市就提供资金及实物8.63亿元,115家闽商企业在固原市建厂兴业。

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村民在蔬菜基地收获蔬菜(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绝好荆关图卷在,绿云天外白云家

 

  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习近平

 

  宁夏西北,贺兰山层峦叠嶂,山下一马平川。

 

  贺兰山素有宁夏“父亲山”之名。正是因为有它,才阻挡了沙漠及西北寒冷气流东侵,成就了宁夏平原“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景象。

 

  早年间,贺兰山北部发现一种可燃烧的“石头”,这便是著名的优质“太西煤”。新中国成立前,仅贺兰山汝箕沟一带就有小煤窑近百个。多年过量开采和露天式开采作业,对贺兰山生态功能造成巨大破坏。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腾格里沙漠遭企业污染一事作出批示;2016年7月来宁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强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彻底解决问题”……

 

  时间走到2017年,一纸通告,宁夏贺兰山区域自清代开始的煤炭开采史就此终结。

 

  通告说,自2017年6月20日起,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有煤炭、砂石等工矿企业关停退出,并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采和建设项目审批停止。

 

  在一时增长与长远发展之间,宁夏果断选择了后者,坚定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

 

  对宁夏生态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

 

  ——“宁夏生态环境有其脆弱的一面,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持之以恒。”

 

  ——“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步伐愈走愈坚实。

 

  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实施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构筑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廊道。

 

  因西、北、东三面分别毗邻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很长一段时间里,宁夏人的记忆都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

 

  黄沙漫卷,岁月漫漫。

 

  195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夕,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全线通车。整条线路贯穿腾格里沙漠边缘,曾有国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

一列火车行驶在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上(6月12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如今,从宁夏沙坡头旅游区空中俯瞰,包兰铁路列车依旧宛若钢铁巨龙,蜿蜒盘旋着穿越沙海……

 

  经历一次次试验,宁夏治沙人最终找到了缚住“黄龙”的成功措施——扎麦草方格。仅此还不够,防沙固沙继续摸索出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人与沙逐渐开始和谐共处。

 

  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一片生机勃发。白杨、青松、花棒……治沙英雄王有德和数百名职工坚持治沙30多年,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

这是宁夏固海扬水工程长山头渡槽(9月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编辑:董文媛
相关文章
  •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18-09-19 09:28:07

  • 重磅!新个税专项扣除细则来了!看你能省多少钱↓

    2018-09-19 09:28:07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20年森林覆盖率须超23%

    2018-09-19 09:28:07

  • 中央机关公开遴选选调369名公务员 今起报名

    2018-09-19 09: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