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王凤玲(右一)和村民一起在摘辣椒 方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光看三间房村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个小村,更是穷村。其实,它还是个没有自然村的“光杆”行政村,其中缘由,让人啼笑皆非。
该村由于长期没有“主心骨”,人心涣散,村事处处受阻,百姓层层信访,成了当地有名的信访专业村、省定贫困村。原来同一个行政村的村民不愿与之为伍,将其踢出了“群”。
村里近15年没有村支书,眼看着别的村路修了,房盖了,只有这里还是大坑套小坑的“水泥路”,环境差得引不来卖馍的小贩。
2015年开始,方城县开始整顿软弱涣散村。2016年,王凤玲“赶鸭子上架”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组织给她的“帽子”是“双富带头人”:能致富、能带富。
谁说女子不如男,既然接下了这个担子就不能甩包袱。扶贫项目解决一部分、政府支持一部分、驻村单位支援一部分,新办公楼落成、水泥路全铺设,总算解决了村委会租房办公和村民出行不便的窘境。
但是,25户、56名贫困人员,一直是王凤玲的一块“心病”。地少、人多,没产业、没技术,这可咋办?上任头俩月,她瘦了17斤,偷偷掉了多少眼泪,已经记不清了。
三间房村绿树成荫 方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土里能生金。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最终依靠的还是土地,但要调整种植结构。2017年,王凤玲当理事长,成立方城县互助光荣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贫困户土地入股,经营分红。非贫困户土地流转过来,每亩每年800元租金。
2018年,合作社200多亩“禹州红”小辣椒喜获丰收,贫困户每人分红1400元,村集体也有了1.2万元的盈余。2019年,在券桥镇辣椒办牵头下,村里与贵州一家企业合作,开始种植效益更高的“朝天椒”,年度分红预计可以达到1600元。驻村第一书记余涤非来自南阳市发改委,她也积极协调销路,保证农产品卖得出、价格高。
与此同时,从土地里解放出来的贫困户可以参与合作社务工,每天有50元收入,也可以从事养猪等行业。65岁的王清坡,就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2017年靠着到户增收5000元资金购买了两头母猪,2018年收入2万多,2019年赚了6万多,从贫困户变成了小康户。
村容变了,风气转了,外出务工的能人也在加速“回巢”。2019年,村民王清松回村创办鸿鑫电子厂,吸纳20多人务工,贫困户占了一半。正在建设的10多个温室大棚,预计还能解决40多人就业,村集体租金收入超过10万元。25户贫困户今年肯定全能“摘穷帽”。
看,村南头的电子厂内,工人正在赶制耳机订单;在村北头,蔬菜大棚的龙骨正在搭建;走进村里,水泥路四通八达,红瓦白墙的新民居井然排开;游园里绿树成荫,亭台、长廊、花坛相映成趣。
咱农村老百姓的日子美着呢!如今,村里在水泥路面全覆盖、路灯照明全覆盖基础上,全村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
如今,在革命老区方城县,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正在纵深推进。由县、乡、村1.5万余名党员干部组成的扶贫大军,挂牌推进5个乡镇和122个行政村,逐村研判、逐户过箩,坚决啃下硬骨头,确保现有3756户7309名贫困群众于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
百姓宣讲直通车走进三间房村 方城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