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伟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对于有着海量文化旅游资源的河南而言,化解疫情冲击影响,加快文化旅游大省向强省转变,把黄河文化打造成超级IP,既是关键点,也是点睛处。
洛阳推出“云赏牡丹、花开满屏”线上直播,当日网友点击量过亿;云台山景区直播的汉服花朝节,播放量近亿次;白云山推出云端婚礼游,引来众多年轻人参加爱情之约……疫情之下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应对之策,让我们再次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璀璨夺目,像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多瑙河、俄罗斯伏尔加河等大河流域一样,河南发展文化旅游潜力无穷,只要咬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原就有望成为吸引境内外游客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的对外开放高地。
黄河是河南的根脉,发展文化旅游,我们的最大优势是黄河文化,最有竞争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也是黄河文化。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让很多网友想来看看“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长江黄河共战疫,轩辕黄帝佑中华”为主旨网上拜祖,吸引海内外中华儿女20多亿人次祭拜祈福。由此上溯,一部电影《少林寺》让登封少林名扬全球,一场《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再现北宋繁华的历史画卷……正是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网红文旅景观不断涌现中原大地,文旅资源富集优势加速释放,去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00多亿元,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才能牢牢把握宝贵的发展机遇期。近年来,我省文化旅游发展态势很好,但是对照人民群众高品质文旅消费的迫切需求,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还有一定欠缺。比如,在传播黄河文化、汉字文化等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和载体,没有实现大的突破;旅游保护性开发不够,静态展览多,互动体验少;文旅创意产品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龙头企业不强……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越发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一系列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的政策红包,既解决文化旅游企业的燃眉之急,又激发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为处在由大到强转变关口的河南文化旅游,提供了闯关夺隘的强劲动力。疫情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引发文化旅游业的深刻变革,数字化转型、服务化升级、智慧化改造正在重塑行业竞争力,倒逼我们把黄河文化打造成超级IP。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乌镇借助互联网,千年古镇蜚声世界;打响电影《阿凡达》取景地的广告,张家界成为很多影视剧的拍摄地;用文创产品唤醒时光,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妇好鸮尊”“云纹铜禁”,成了畅销的冰箱贴、胸针、项链……不胜枚举的事实充分表明,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就是“仙和龙”。叫响“老家河南”“少林功夫”“太极文化”等文旅品牌,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创新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写好融合发展文章;打造全省智慧旅游开放平台,让服务全程化、个性化、便利化……多方创新、形成合力,让黄河文化可游、可感、可亲,使之和人们的生活与心灵体验水乳交融、无界沉浸,让文化精神亮起来、潮起来、活起来,塑造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黄河文化这个超级IP就能熠熠生辉,中原文化旅游业必将活力四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