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威科技研发的柔性传感器,可以应用在手套、衣饰用品上。本报资料图片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与地面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凝结着中国电科二十二所的贡献和努力。不仅是天地协同,5G时代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如何“聪明”地感知?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智能传感器的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奉思说。
传感器产业作为进入21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的十大顶尖技术之一,河南该如何顺势而为,抢占新一个“风口”?
河南打造传感器“一谷两基地”
11月28日,记者从省科协资助、省仪器仪表学会承担的《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看到一组数据:预计到2021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从企业分布来看,国内传感器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郑州、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分布。
方寸之间,“智”有天地。走进位于郑州高新区的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万物智能互联的场景让人惊叹:当你在商场里购物,手机上突然显示报警信号,原来是厨房里忘了关天然气。不过你不用担心,在报警的同时,智能家居联动系统就会自动关闭天然气阀门,并打开抽风机,防止燃爆事故的发生。
汉威科技副总裁金贵新告诉记者,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全息感知万物的状态,进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全方位、同步化智能交互。
“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在智能传感器及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已集聚传感器行业企业50余家,上市公司企业4家,仪器仪表关联企业700余家。其中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居全国首位。”说起高新区传感器产业的现状,郑州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局长牛道乐如数家珍。
《报告》主要执笔人、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吴才章介绍,河南在智能传感器领域有良好的基础,正在着力打造郑州高新区中国智能传感谷以及洛阳、新乡传感基地“一谷两基地”。
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空间无限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此前印发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并支持创建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牢牢把握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机遇,河南有哪些“短板”需要补上?
“我省在传感器关键技术特别是核心芯片、中高端传感器研发生产等方面相对薄弱,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吴才章说。
《报告》建议,聚焦强链、延链和补链,我省要加快推进新型敏感材料、复合功能材料、电子级高纯硅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要积极开展芯片产业培育工程,建设MEMS传感器及芯片研发制造基地,攻关智能传感器配套软件算法等等。
“产品差异化也是创新。”魏奉思认为,世界进入大航天时代,太空中有成千上万颗卫星,都需要空间传感器的支持,河南传感器产业不妨往天上看一看,相比于地面上的传感器,空间传感器的未来市场更加“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