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2月15日电题:“番茄大王”理三的忙碌与喜悦
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春节期间,菜农理三的亲朋好友不是团聚于餐桌客厅,而是相聚于蔬菜大棚。最近正是理三一年中农活最忙的时候,工人们放假过年,亲友们上场帮工,虽然忙碌辛苦,却也幸福满足。
岁末年初,理三迎来3件喜事,2020年番茄种植喜获丰收,全年收入超过50万元;种植合作社成员突破30人,规模再次扩大;2021年初蔬菜长势良好,市场价格喜人。
41岁的理三是河南省西华县皮营办事处双楼理社区的菜农,大名理冲锋,因为家中排行老三,故称理三。理冲锋人如其名,种番茄10年,有冲劲、爱钻研、懂技术、善经营,当地人称“番茄大王”,自家种植100余亩番茄,年收益数十万元。
理三种番茄是子承父业,他的父亲理效明在原皮营乡双楼理村当了21年村主任,1993年便动员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大棚番茄。
初种番茄,最缺的是技术,村里从山东寿光高薪请来技术员。“技术员1个月领2000多元工资,村主任1个月补贴120元。”理效明说。在理效明的动员下,双楼理村番茄种植渐成规模,最多时全村有400余个番茄大棚。
但好景不长,由于散户种植,管理粗放,销路不佳,双楼理村的番茄种植在2000年后逐渐萎缩。“思路不改变,技术不革新,管理跟不上,利润下降,不少菜农撂下菜地去打工。”理三说,“我不愿看到父辈闯下的基业毁于一旦,也不相信当农民没出路。”
理三再赴山东寿光学技术、学理念。2010年,流转36亩地,建了6个大棚,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瘦了30斤的干劲,他当年收入30多万元。
再种番茄,理三不仅重技术,从大棚建设、土壤配方、选种育苗,到市场推销、品牌运营、培训学习,理三样样用心。2013年,理三成立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菜农“抱团”种菜,并注册商标,检测蔬菜品质,发展订单农业,每年600余万斤番茄供不应求。2021年,申请无公害认证、建设育苗基地等事项又列上议程。
“一年九个月,打卡到菜地。白天到农村,夜里回县城”是对理三等菜农日常生活的描述。春节期间,理三不仅忙农活,还忙着与返乡村民交流菜地里的“生意经”,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地里淘金”的前景。
春节忙碌的理三,也有悠闲的时刻,每年7至9月是蔬菜种植空窗期,理三带父母妻儿到云南、山东、北京、山西等地旅游。“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工作,也要享受生活。”理三说,“80后、90后‘新农人’要改变农民苦哈哈的传统形象,在地里‘种’出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