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城好人、平顶山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鲁山县第四届道德模范、团城乡“帮扶之星”、2018年“诚实守信河南好人”……这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近年来所获得的荣誉。而老人能获得这些,靠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义务为学校修理桌椅,组织爱心人士救助贫困儿童,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将家安在陵园,已为革命烈士义务守陵十余年。
他叫范钦宪,鲁山县团城乡一位普通的农民。1944年,因为日军的烧杀抢掠,范钦宪的父母从鲁山县董周乡白庙村逃荒要饭到团城乡。红军解放团城乡后,范钦宪家里分到了土地、房屋,解决了温饱。范钦宪的父母从小就告诉他,我们的生活都是解放军给的,不能忘本。范钦宪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从1971年毕业后就坚持每年的春节、农历二月初二、清明节等重大节日为烈士扫墓。
团城是红25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也是解放战争和剿匪的激烈战场,许多红军和解放军战士就牺牲在团城这片热土上。由于受战争年代的条件限制,这些烈士的遗骨多葬于荒山野岭。对此,范钦宪内心十分不安,重新安葬烈士遗骨就成了他的一大心愿。
2006年,范钦宪开始对烈士的事迹和墓地分布进行走访调查,历时两载终于弄清了19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墓穴分布。他把自家的一棵大桐树伐掉做了19口小棺材,翻山越岭把19个烈士的遗骨逐一起出,重新装殓后安放在团城烈士陵园里。团城烈士陵园共安放29名烈士,其中19名是范钦宪同志义务安放的。烈士被重新安葬后,他又购买了200多棵常青树植于陵园内,并精心浇灌修剪。2008年,他干脆把家安在和团城烈士陵园比邻的东墙外,义务担负起守护陵园的任务,这一干就是11年。
范钦宪在烈士陵园拔草 资料图
“我今年60多岁了,不可能一直守下去。我现在就嘱咐我的孩子,等我身体不行甚至去世后,一定要继续为烈士们扫墓、守陵,将烈士们的大无畏精神传递下去。”范钦宪说到这里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孩子们对他的这种嘱托是全力支持。近年来,范钦宪守护的烈士陵园也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
范钦宪还是个热心肠的人。因为会电焊技术,又粗懂木工,他从1989年起,就义务为团城乡的中小学修理门窗、桌凳、栏杆。每年暑假他都排好日程,轮回到各中小学进行上门服务。为救助深山的困难儿童,范钦宪成立了“团城乡爱心志愿者团队”;组织团城乡“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巡回到各村帮扶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成立“老年互助协会”,帮助山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望。
虽已年近70岁,但范钦宪讲起话来铿锵有力,做起事来依然雷厉风行。在公益的道路上,他将会一直走下去。(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