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70年来,在这片有着8000年底蕴的黄土地上,亿万中原儿女团结一致、敢闯敢拼,推动河南大地改革潮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开放的河南越来越“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网河南频道联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壮丽70年·河南创造的70个第一》融媒体系列报道,对河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的国内或省内多个“第一”进行集中采访。
人民网郑州10月5日电(慎志远 徐驰 肖懿木)小小一个轴承,看似普通,却是机械不可或缺的“关节”。轴承厂,也正是新中国布局的第一批工业企业。
时光回溯七十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实施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一五计划”。作为机械工业的核心基础件,轴承赫然在列。
1954年,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现代化轴承制造企业在河南洛阳开建。此后的岁月,洛阳轴承厂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创造了我国轴承行业多个第一。数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轴”代言。
对于洛轴人,1982年9月27日,是一个永远铭记的日子。洛轴研制的B3—706、B3—707精密座标镗床轴承,荣获国家金质奖。这是轴承行业至今唯一一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这套被誉为价值等同黄金的轴承背后有一段让国人骄傲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正在投入力量研制一种精密光学座标镗床。主轴是这种机床的关键部件,与其配套的轴承尺寸精度要求更高,内、外套的径向摆动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二毫米,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轴承的温升不能超过15℃。
这种高精度的轴承,当时只有西方少数国家能够制造。一家外国公司向我国漫天抬价,提出用同样重量的黄金或者6吨对虾换一套轴承。
欺人太甚!外国人能造的轴承,我们中国人一样可以造。国家把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洛轴。
高精度的轴承必须在高度洁净和温度稳定的环境中装配,否则会影响精度。当时洛轴没有这种条件。参与试制的职工们找来几块塑料薄膜,盖起小“装配车间”。大热天,“车间”密不透风,如进蒸笼。攻关人员毫不理会,一丝不苟地投入到工作中。第一批座标镗床主轴轴承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
测试结果显示:内、外套的径向摆动误差为千分之二毫米,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种轴承先后为昆明机床厂、无锡机床厂、中捷友谊机床厂等用户配套使用,为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立下汗马功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重回正轨,提高这种主轴轴承的精度被列为国家一百个攻关项目之一。国家要求洛轴攻关,使精度提高一倍,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新目标要求轴承内、外套的径向摆动误差缩小到千分之一毫米,内、外滚道侧向摆动误差缩小到千分之二毫米,轴承高速运转时的温升限制在10℃以下。如果说,一个世界级短跑运动员成绩提高一秒钟就是创造了新的纪录的话,那么,在轴承加工中将精度再缩小千分之一毫米,同样困难。
新设计的轴承,结构复杂,更难加工。以B3—707为例,仅外套的磨加工就要经过87道工序。磨削外径是保证轴承圆度的关键工序,必须最大限度减少误差。工人肖进发采取低速磨削的办法,来减少机床震动对外径波纹度的影响,一边加工,一边测量,积累了上万个数据,终于将波纹度控制在千分之一毫米以内,比设计的精度要求提高一倍……
苦战三年,洛轴人成功制造出了高精度的座标镗床主轴轴承。测试表明:轴承的径向摆动差为千分之零点七毫米,内、外滚道侧向摇动差不超过千分之一点五毫米。专家们确认:轴承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到攻关要求,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洛轴研制生产的这两种轴承的价格,仅为购买外国同类产品的1/7。洛轴不仅为国家争了光,也实实在在节约了大量外汇。这两种轴承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高精度轴承制造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如今的洛轴,仍是“中国轴”的金字招牌。洛轴拥有国家首批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速重载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河南省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设在这里,搭建了完善的轴承研发实验平台。
洛轴技术中心副主任谢津会介绍,目前,洛轴可设计制造全部九大类型、各种精度等级轴承,品种规格2万余种。具有航空发动机轴承、高铁及轨道交通车辆轴承、重大装备专用轴承等核心技术。公司先后为三峡水利工程、神舟和嫦娥系列航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配套轴承产品,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我国的高铁也能用上自己的轴承。目前,洛轴已完成时速250公里、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轴承产品设计、工艺研究及样品制造。产品通过了120万公里耐久性台架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轴承状态完好,符合标准要求。该项目洛轴投资近1.9亿元,打通了高铁轴承研制技术通道,基本具备高铁轴承批量生产条件。相信不久后,中国的高铁就将用上“中国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