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填补我国输电带电作业领域技术空白,拥有50多项专利的“电网特种兵”——国网河南电力公司职工陶留海,在平凡的技术岗位上默默坚守了21年。今年“五一”期间他入选第二批“郑州大工匠”后,日前又被提名“中原大工匠”候选人,并作为河南省劳模事迹宣讲团成员赴各地巡回宣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电力大工匠。
在河南,每年都有一大批像陶留海一样勤劳踏实、技术精湛、钻研创新的工匠从幕后走向台前:他们闪光事迹背后蕴藏的工匠品质和感人故事被各级媒体挖掘后报道,以他们的形象和故事为主题的“星光大道”“劳模墙”“工匠墙”在全省150多个县市区的主干街道和3000多家企业的厂区车间建成铺开。“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言”的立体宣传声势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劳模工匠、争当劳模工匠的热潮。
这背后离不开河南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努力。而通过建立完善大工匠培养选树机制,河南充分发挥工匠对职工队伍技能提升的带动作用,每年组织开展150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实现了“四个千万”——千万职工大培训、千万职工大献策、千万职工大练兵、千万职工大竞赛。
启动培养选树计划,打造“技能豫军”
“挺起制造业这个脊梁,需要广大企业与产业工人一起扛起更大的责任担当。”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多次深入制造企业一线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迈进,发扬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做精做专,进一步擦亮河南品牌。
事实上,每一件“河南制造”背后,都离不开工匠们的贡献。中铁装备集团“刀手”李刚带领团队为第四代盾构机研发出水力破岩技术,大大减少了刀头磨损,延长了盾构机的使用寿命,成功打破了国外百年的技术垄断。
而作为河南启动“十三五”万名大工匠培养选树计划、打造“技能豫军”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工会广泛开展职工网上练兵活动,累计上线试题51万多道,涵盖工种108个,参与职工586万人次,推动企业每年培养选树2000名大工匠,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实现全面覆盖。在此基础上,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每年公开选树30名“中原大工匠”,并纳入省长质量奖评选范围,以榜样力量助推河南“制造”向“质造”“智造”纵深进发。
依托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建功新时代主力军行动”,呈现出跨行业、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竞赛格局,各项主题鲜明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如“六比一创”立功竞赛、“四全一树”技能竞赛、“三比两降”节能减排竞赛,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声势浩大地展开,2019年吸引参赛职工1120余万人。
形成产业工人队伍成才“雁阵”格局
“不仅是制造业,各行各业都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我们每个人的事业做好。”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保存说,按照省委和全总的要求,河南一直在思考如何评选、用好这些大工匠,并自上而下建立和完善工匠培养选树制度,同时探索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发挥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使各行各业的工匠精神、工匠技艺得到弘扬和传承。
为此,河南不断加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扶持力度,并积极开展争创“六型班组”活动,对每年评出的50家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分别给予5万元专项补助,在全省推动构建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依托班组团队创新、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的“三位一体”职工创新体系,通过上岗培训、岗位培训、专门培训和“师带徒”等形式加强职工技能素质培养,形成产业工人队伍成才壮大的“雁阵”格局。
目前,河南已把弘扬工匠精神纳入职业院校基础课程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建成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有序推进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比例。
按照计划,到2022年,河南全省将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81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230万人,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80万人。
“当前,全省上下正处于结构优化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河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武江表示,各级工会将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