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提起过年,燃放爆竹无疑是人们心中一个美好记忆。而近年来春节期间,不少城市都开启了“禁限放”模式。今年,全国多座城市都扩大了禁放范围,同时违规燃放也将面临相应处罚。
多年的传统一旦被限甚至被禁止,难免会引发诸多争议。不过,传统是生活长久积淀的产物,有些东西自然也会被历史的长河冲刷殆尽。
爆竹退出市场应该是早晚的事。
春节的一大重要主题本来就是辞旧迎新。从相关历史来看,春节燃放爆竹是驱赶妖魔或瘟神。不论真相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先民在面对生活中的灾难时的无助和无奈,同时也体现出人们对于新年的祝福和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妖魔瘟神早已被丢进历史长河,春节燃放爆竹只是人们用来烘托节日气氛的一种方式。
但是近年来春节放爆竹有些新的“矛头”。物质财富的日渐富足引发了一些精神层面的不足。一些年轻人在经济宽裕的情况下,攀比之风渐起,烟花爆竹成了攀比的手段之一。年轻家长外出务工挣了钱之后,春节期间花大价钱买烟花爆竹,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平时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另一方面是为了借机炫富。
烟花爆竹已经与经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现实来说,年长者对放鞭炮感情更深,但对年轻人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很多年长者都难以接受,特别是农村老人。一方面,燃放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也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他们对此有较深的体验;另一方面,烟花爆竹确实“烧钱”,对他们来说更“烧心”。因此,他们对“禁限放”政策大力支持。青少年其实对烟花爆竹并不喜欢,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和影视作品,早已把他们的闲暇时间占完。年轻父母拿烟花爆竹自娱自乐,相信肯定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文化传承是春节的主旋律,更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时间。春节文化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和喜爱,充分体现出其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手工剪纸、写对联、蒸花馍、做年糕、糊灯笼,到舞狮舞龙、划旱船、打铁花、背歌抬歌、踩高跷,哪一个不散发着文化味儿?哪一种不写满了中国风?这才是春节期间人们最需要,也最感兴趣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其间,在同乐中感悟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才能出新出彩,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春节也体现出新时代的主题元素。生态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运动和健康已经成为新时尚。垃圾分类等引领着新生活,广场舞等跳出喜乐团圆。给传统文化包进“平安、健康、绿色、环保、和谐、团圆、爱国、奉献”的“馅”,春节活动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年味儿也会更具时代味儿。(老车新辙)
——————————————————————————————————————————————————————————————————————————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