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田宜龙
加快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是我省落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河南发展大局的一件大事。
近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新时代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绘就了新蓝图,有了更多“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在开放引领、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中必将迎来大发展、新突破。
城市定位:
与郑州错位发展,建设“两中心一基地一枢纽”
《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提升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联动郑州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加快构建洛阳都市圈,形成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城市定位上,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建设目标上,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3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接待国内外旅客人数和收入占全省比重均超过20%。
按照要求,洛阳要优化“一中心六组团”空间布局,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向特大城市迈进,辐射带动洛阳都市圈发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加快打通南北向高铁通道,拓展洛阳机场集疏功能,加快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十”字形高铁主骨架形成,洛阳都市圈内快速通道全面建成。
重点任务:
突出“四个特色”,探索具有洛阳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新时代,洛阳如何走出一条具有
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会议提出,要突出产业特色,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突出城市特色,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突出生态特色,创建黄河保护治理示范区;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突出县域特色,争创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在实现路径上,《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具体举措——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支持建设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区。打造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支持5G应用示范城市和云服务创新基地建设。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高端开放平台,支持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开展负面清单外无审批试点,支持申建综合保税区,打造中西部区域性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支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洛阳大学城。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支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交易和展示中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试点,支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提升交通物流枢纽能级。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都市圈交通网,支持建设郑登洛、郑巩洛城际铁路。建设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一带一路”大型生产资料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和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分拨中心。
政策措施:
赋予部分省级权限,支持先行先试
此次会议和《若干意见》,不仅强化了对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都市圈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释放众多利好。
《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赋予更大发展自主权,支持洛阳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放开民营市场准入、促进城乡融合上先行先试,统筹推进财政、金融、交通、科技、生态文明、人事制度、薪酬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依法下放或委托洛阳市实施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部分省级权限。
同时,加强要素保障,优先布局国家、省重大项目;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在洛阳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围绕加快洛阳都市圈建设,《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洛阳都市圈城市交通互联、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和市场一体化建设,探索在环境容量、行政审批等方面“一章对外”、分层联动。同时,推进洛阳都市圈与郑州大都市区协调互补、错位发展、联动辐射,规划建设洛阳至济源高端石化产业带、洛阳至汝州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带、洛阳至巩义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带、洛阳至渑池新材料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