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撞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好难找。”4月24日,郑州市某高校大四学生陈琳非常焦虑,一个宿舍四个人,其中仨人工作还没着落。
“疫情没影响我们的业务拓展步伐,上半年的单子已经约满,前期研发和后期AI分析急需增加人手。”河南浩宇科技公司负责人曾芳感叹人才供给跟不上公司奔跑的速度。
一边喊就业难,一边愁缺人手。在疫情冲击下,我省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再加码。
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和创新。记者连日来采访调查发现,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新兴职业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新生力量和源头活水,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人才。
技术新、需求多,“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飞前飞后都要检查!如果发现故障,现场就得能维修。”4月23日,90后小伙时海龙在郑州操控无人机对大气开展巡查。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操控无人机对重点社区进行检查,堵住了不少“风险点”,年轻的时海龙已经是省内资深的“飞手”。
随着郑州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农林植保、电力巡线、安全保卫、环境监测等领域无人机作业日益普及,一个熟练的无人机驾驶员月薪在万元以上。
比无人机驾驶员更紧俏的是给无人机制造“天眼”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载着‘天眼’,仅用2分钟就能将一个建筑工地的数据尽收眼底,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污染源、堵住风险点。”河南浩宇科技公司技术负责人郑杰说,这类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供不应求,而且薪资很高。
无人机驾驶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人员……这些“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的新职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义为“新兴职业”,近年来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劳动力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越来越多的职业正朝着高价值、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进入4月份以来,随着各行各业复苏,企业进入了招聘季,其中活跃着新兴职业的身影。
作为河南服务业的代表,正在数字化转型期的中原银行开启“科技类春招”,招收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而且常年招收。
知名制造业企业多氟多对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常年敞开大门。“从传统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业,大数据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兴职业的出现,正是不断发展创新的结果。”业内专家表示,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从低效到高效……新兴职业的特点折射出经济转型、就业转型的应有之义。
稳就业、稳增长,新产业催生新职业
在我省,新经济、新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不断催生着新兴职业,成为稳就业、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资深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廖艺,去年离京来郑,加盟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他看来,河南这两年不断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传统制造业与传统服务业争相开展数字化转型,“大数据类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很好”。
高级瑜伽教练星宇去年考取了健康管理师证书,成为市场上的抢手人才。“健康管理师不仅能指导客户健身,还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制定合理的健康计划。”星宇认为疫情过后,人们的健康意识会进一步增强,市场对专业健康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已经有多个健康养生会所和医养结合机构高薪请我做健康指导”。
制造业是河南的支柱产业。就拿郑煤机的“黑灯工厂”来说,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岗位被迭代,但大量的物联网设备、机器人都要依赖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操作、维护,催生了更多人机合作的新工种。
新兴职业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就业岗位进行再分配,在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打开了更大的门。
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基于“云技术”的应用爆发式增长,远程办公、生鲜配送、在线问诊、线上培训等灵活就业岗位明显增加。
面对新岗位,我们准备好了吗?
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张荣瑞介绍,我省今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拿出16.3亿元开展补贴性培训,预计培训技能人才180万人次。其中,根据全民技能振兴方案,培训包括新兴职业人才在内的高级技能人才15万人次。
我省高校也在加大新兴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郑州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为企业发展输送研发人员。省内职业院校也从2017年开始探索培养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必须培养出能够适应和胜任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张荣瑞说,“传统职业从业人员也要向新兴职业过渡,二者充分融合,才能共同做大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