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文旅不分家。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之旅到现代人追求的“诗和远方”,从寄情山水到陶冶情操,文化与旅游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细研省委省政府的文旅发展部署,一个“融”字贯穿其中,融合发展的思路清晰明确。
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灵魂;没有旅游,文化就缺乏活力。纵观世界上文旅发达的地方,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凡是旅游吸引力强的地方,都是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地方,也是融“商、养、学、闲、情、奇”于一体,“文化旅游+”丰富多彩的地方。融合发展,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的必然抉择。
今年五一假期,信阳浉河、焦作云台山、孟州莫沟等地民宿,因地制宜举办茶艺、陶艺、星空露营等多种多样主题活动,吸引游客“打卡”,接待能力均趋饱和。以民宿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为何能在疫情冲击下快速复苏,秘诀就在于适应了新的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也凸显着品质游、融合游的趋势。旅游发展到了提升质量、提高品质的新阶段,必须注重供给品质化、业态多样化、发展全域化,关键是要把握大趋势,遵循内在规律,念好“融”字诀,全方位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文旅融洽。要把丰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当作旅游的第一资源,让文化成为旅游的魂魄。新县充分挖掘“红”“绿”两种资源,让青山绿水与红色基因有机融合;南召铁佛寺村石头房错落有致,独特地域文化吸引游客住下来、静下来、慢下来。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定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智力融贯。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两山论”,树立全域旅游观念,把文旅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体现于区域总体规划,落实于人才培养,见效于创新创意。“大宋·东京梦华”用诗情画意让游客沉浸于北宋繁华,“水墨郝堂”借助专业现代设计令人重温田园记忆,创新创意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让山水风光亮起来、火起来。
产业融通。旅游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带动范围广的产业。洛阳推出10多条工业旅游线路,郑州上街区借助航空运动发展低空观光,淇县推动农事体验、田园观光,嵩县以全域旅游带动脱贫攻坚,跨界融合、深度契合,各行各业都能在旅游发展中找到新机遇、实现新突破。
资本融汇。建业电影小镇,以其浓郁的民国风闻名,迅速成为网红旅游地,是社会资本介入文旅业的典型。文旅业是生机勃勃的现代服务业,持续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大力招商引资,让民间资本在文旅潮流中大显身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拓宽营销渠道,激活文旅发展一池春水。
科技融铸。疫情防控期间,鹤壁推出的“云赏樱”,广受好评。“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人们足不出户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当前智慧旅游已成为衡量服务品质、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培育更多场景化、沉浸式产品和服务,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文旅发展必将海阔天空、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