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三悟”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0-05-30 11:25:09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新华网郑州5月29日电(记者袁月明)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群山环抱之中,坐落着人口不过千余人的小陡岭村。2017年3月,淅川县教体局干部杨红江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首在站位,贵在用情,重在实干,成在用心。”说起自己的驻村经历,杨红江感悟颇多。

  一悟:找到一把尺,公平最能凝聚人

  刚驻村时,贫困户身份认定引发的种种矛盾,就让杨红江始料未及。

  “与周边村子相比,小陡岭村不是深度贫困村,大家对政策的理解也不到位,都争着想当贫困户。”杨红江说,有些没评上贫困户的村民“心里有疙瘩”,甚至把村里的公示文件都给撕了。

  如何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将村里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收尽收?经过商讨,杨红江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定下“群众事务会上议”和“一把尺子量全村”的工作准则,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逐户对比,精准识别。“仅贫困户身份识别这个环节,我们就公开评议了不止十次。”杨红江说。

  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调整更是个“马蜂窝”,让谁进?让谁退?

  2017年末,杨红江通过上级部门的大数据比对发现,某村民虽然被纳入贫困户,但实际上参股了公司,并不符合政策要求。

  “刚开始让他退出,他怎么也不愿意,让他父亲给做工作也不行。”杨红江回忆道,“我们就反复跟他讲政策,谈了四五次,算是稳定退出了。”

  就这样,“评上的再把关,没评上的回头看”,小陡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1户新进8户,确保因各种情况致贫或返贫的贫困户无一遗漏。

  一把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尺”,不仅为刚从机关下到基层末梢的杨红江打开了局面,也为他迅速赢得了人心。“公生明,廉生威,这样再开展工作,老百姓自然就信任你了。”

  二悟:培养一股劲,实干最能带动人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五天四夜,以村为家”是杨红江三年来的工作常态。“对家人不是没有亏欠,但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担当的时候。”杨红江说。

  有次,杨红江的小女儿发高烧,咳嗽到脸都发紫了,身为高三老师的妻子打来电话,想让他回家照看一下,他却怎么也放不下村里正在开展的工作,只是在电话中叮嘱妻子,“找个人把娃子送医院吧”。

  “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说来简单,做来不易。一有空,杨红江就会入户和村民拉家常、聊难处、调研户情,再因户施策,志智双扶。

  村里有一户贫困户符合易地搬迁标准,但因为户内只有两人,镇上的安置房面积不符合政策要求而无法搬迁。

  针对此特殊户情,杨红江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另辟蹊径,通过危房改造项目,为该户修建了45平方米的房屋,解决了其住房难的问题。

  “我们村64户,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房子问题都解决了,吃水问题也都解决了。”杨红江说,“你给老百姓干实事了,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他们自己就也有干劲儿了。”

  在杨红江的带动下,不少村民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动力不足的,现在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成家立业;之前信心不够的,现在主动创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之前思想落后的,现在成了村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典型。

  而村里的党员干部也一改之前“只求过得去”的状态,定期开会学习政策,人手一本的《脱贫攻坚知识摘要口袋书》上面写满了笔记,争当干事创业的模范。

  如今,小陡岭村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农民学校开起来了,党群服务中心“靓”起来了,道德模范一年比一年多。村里的人居环境、精神风貌均大幅提升,乡野间氤氲着满满的正能量。

  三悟:探索一条路,发展最能激励人

  作为一个典型的深山村,小陡岭村自然条件恶劣,还常年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乍一看,发展产业基本是“无路可走”。

  杨红江的“拗”劲儿却上来了,“组织既然把咱派这儿了,不干有愧,小干大难,大干不难。一定要把小陡岭村的产业搞起来不可!”

  说干就干。经过走访调研,杨红江发现村民们素有养蜂、种菇的传统,只是未形成规模化,经济效益较为低下。

  “如果这些传统种植养殖产业消失或废弃,那就太可惜了。”杨红江想,“所以我们想方设法来优化、整合、再造生产要素,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村里的好传统变现为好经济。”

  贫困户邢保华一家此前就有种植香菇的经历,却因创业失败赔了十余万而深受打击,不愿再尝试香菇种植。

  杨红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先从情感入手,帮邢保华打开心结,又多方联系资源,帮他重操旧业。如今,邢保华家的袋料香菇已经发展到3万多袋,还新添置了保鲜库、烘干机,准备拉长香菇产业链,越干越有劲,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模范户”。

  帮扶单位协调支持、引进资金和项目、村干部带头示范……在杨红江的努力下,小陡岭村截至目前已发展袋料香菇超过40万袋、中华蜜蜂500余箱,养殖牛、羊、猪等牲畜300余头(只),种植黄姜、丹参等中药材200余亩。不仅常住村里的群众有了更多致富增收的路子,不少外出务工和易地搬迁人员也纷纷回归,都在村里找到了一份合适自身情况的产业来打理。

  “我们村一共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60户都已实现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4.7%降至现在的1.07%。”杨红江说,“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昔日闭塞落寞的小陡岭村,正加速蜕变为美丽多彩的新田园。

责任编辑:李林润
相关文章
  • 警惕!河南一连续17天至今无症状的确诊病例出现了!

    2020-05-30 11:25:09

  • 河南省29家景区降价或免票 摆脱“门票经济”助力惠民出游

    2020-05-30 11:25:09

  • “青春,为祖国歌唱”系列MV丨听!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今天是你的生日》无伴奏合唱

    2020-05-30 11:25:09

  • 斑马线上看手机最高罚200元!河南将严管重罚这些行为!

    2020-05-30 11: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