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问素”设计考究,被评为五星级农家乐(央广网 陈振华 摄)
90后女孩窦越阳自己设计、装修的民俗“那年那夕”充满田园风情(央广网 陈振华 摄)
平顶山鲁山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总人口98万,虽然鲁山县是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但鲁山县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10.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7,西部山区高达90%以上,被称为“天然氧吧”,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林业生态县”等称号。
别致清雅的民俗“吾乡问素”(央广网 陈振华 摄)
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助力鲁山县打好脱贫攻坚战,使当地百姓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鲁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干部认真分析了地区经济结构和优势资源,最终决定把“农家乐”、“民宿”作为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
“要想通过旅游为当地创收,留住游客最重要,想要留住游客的心,就要游客‘安下身’,而安下身的前提条件就是住得舒适。所以去年以来我们县委、县政府把提高全县农家乐品味档次作为健全旅游要素、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全域旅游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鲁山县县委书记杨英锋说。
黄沟村第一书记陈京玉介绍村里的扶贫产业(央广网 陈振华 摄)
黄沟村自助小院幽静惬意,景色宜人(央广网 陈振华 摄)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鲁山县各个镇纷纷参与到农家乐小院建设及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中,力争把每一处农家乐打造成游客心中的“幸福屋”。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开展星级评定两批次,评出三星及以上农家乐29家,发放奖补资金97万元,大大激发了当地居民的积极性,架起了村民增收的“致富桥”。一批有理念、有意识的农家乐经营户转型民宿,清水源山居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吾乡问素投入装修改造资金160万元,那年那夕投入装修资金200余万元,被评为当地五星级农家乐,使人一见倾心的设计、周到周全的服务、多样有趣的体验使这些民宿成为许多人向往的网红胜地,同时也起到了“星级示范、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带动作用。
“按照我们民宿现在的入住率,一年收入有七八十万左右。”窦越阳十分满意民宿的经营收入,“现在鲁山县的民宿产业和农家乐产业已经较为知名,不少人都是回头客、转介绍客户,到鲁山县的农家乐、民宿度周末已经成为平顶山、郑州等周边城市人们最为喜爱的方式。”
静园是黄沟村三处自助小院中的一处,别具特色(央广网 陈振华 摄)
目前,鲁山县累计已发展农家乐专业村30个,旅游村78个,农家乐经营户2155家,床位25000多张,从业人员1.2万余人,尤其是尧山镇四道河村,全村有超过80%的家庭开设农家乐,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农家乐成了帮助当地百姓奔小康的“幸福屋”,架起了一座“致富桥”。
鲁山县四棵树乡张沟村,同样也走在了农家乐致富的道路上。在张沟村,村两委组织农家乐经营户统一培训烹饪、接待技能,食宿收费标准村里统一规定,住宿客户由村里统一分配,确保每户农家乐的收入均衡,切实让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免去技术难题、揽客难题。
“俺家从18年翻盖了房子,经营农家院。每周村里给俺至少分配四名游客,家家户户轮着分,大家都能挣钱,从来不会因为招揽游客红脸。旅游旺季的时候,俺家房间全部住满,一年下来至少能挣10万块钱”经营农家院的当地农户王艳军说。
张沟村已脱贫的村民在自家经营的农家乐前打扫卫生(央广网 陈振华 摄)
在支部书记许建军的带领下,张沟村目前已发展农家乐42户,从业人员近300名。每年吸引顾客2万多人,户均年收入9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60元增长到现在的7560元,农家乐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依山而建的“那年那夕”民宿环境优雅,装饰精细,设施齐全(央广网 陈振华 摄)
在徐徐山风中,感受“那年那夕”的美好,是一份“幸福”(央广网 陈振华 摄)
鲁山县四棵树黄沟村也找到了“幸福屋”的致富秘籍,推出“自助小院”。“自助”这一发展思路是平顶山市教育局派驻黄村的第一书记陈京玉提出的。自助小院由黄沟村集体经营,是由村内部分闲置房屋进行统一打造,一期共投资近70万元改造旧民居三处分别命名为“静园”、“雅园”、“慧园”,目前已投入运营。小院采用自助式体验模式,每个自助小院可同时容纳3至4户家庭、8至10人居住。院内配套基本生活和娱乐设施,提供厨具及米、面、油、调料等,游客自己可自行解决就餐问题,充分体验农家生活乐趣。
“我们的黄沟村的这种‘自助小院’模式一推出,就受到了许多喜欢休闲游的游客的认可,现在每个小院都需要提前至少一周才能约上,为我们黄沟村带来了客观的旅游收入,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目前,黄沟村自助小院的二期项目已开始建设,预计投资85万元,改造三处旧民居,届时黄沟村的面貌会得到更大的改变,村民们的收入也将更加喜人。
责任编辑:李林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