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事件,同一视角,洞察数字经济在河南的新生力量。
9月10日,省政府管理的功能类企业——正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郑州挂牌,将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云计算、云储存、数据库、云安全及数据开放共享等服务。
9月11日,我省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许昌召开,河南自有品牌的“Huanghe”服务器和计算机揭开“面纱”精彩亮相,鲲鹏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会聚一堂,共同商讨开拓算力市场。
9月14日至2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网络安全“顶级盛会”——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高峰论坛等主要活动在郑州举行。
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政务数据和先进制造及网络安全在这里风云际会,折射“数字河南”的上下求索:以“三化融合”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样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数字产业化
1亿人口的数据规模和广阔的内需市场,如何转化为数字产业优势?
郑东新区智慧岛,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中标麒麟、统信、达梦数据库、南大通用、东方通等193家生态与行业企业的406个软件,集中在中央机房里“千锤百炼”,直至“棱角”被磨平,适配华为鲲鹏芯片。
许昌建安区,黄河鲲鹏产业园,平均每70秒就有一台计算机下线,4条生产线已具备年产服务器36万台、微型计算机75万台、主板25万台的制造能力。
计算产业的“大航海时代”,河南依托华为公司技术力量,硬件制造和软件适配协同发力打造“Huanghe”品牌,做大“Huanghe鲲鹏”生态,建设全国重要的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鲲鹏计算产业发展高地。
“河南参与华为鲲鹏计算产业布局并成为‘生态合作人’,无疑是下了一步漂亮的‘先手棋’。”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会长李稻葵说。
看中河南的数据“营养”和市场“土壤”,华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紫光、浪潮、中科院计算所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研究机构相继落户,河南数字经济“生态”在业界“口碑与流量齐飞”。
“赋能”——产业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增长点是“智造”。
中原内配气缸套智能制造生产线,从毛坯到最后的成品包装全部实现无人生产,仅需1分钟就能完成一只成品气缸套,每年可生产近40万只,产品打入捷豹、路虎等豪华汽车配套链。
森源电气智能型节能变压器柔性制造数字化车间,AGV自动导航小车在144米长的生产线上穿梭,通过智能感知灵活高效配送物料,作业效率提高200%,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成品合格率达到100%。
宇通无人驾驶公交车,在5G网络支撑下,车辆交互响应时间从4G的平均50毫秒减少到10毫秒左右,精准控制万无一失。
抢抓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大潮,河南制造正大步迈向河南“智造”,越来越多的企业搭上智能化快车,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和3.9%,势头良好。
当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从消费型互联网转向生产型互联网,怎样以数十万家的“上云”企业链接上亿能级人口规模,赋能“国货潮牌”?河南在全国出台第一个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打通4G消费互联网和5G产业互联网的“信息高速公路”,通过移动设备连接起供需两端。“总装车间里缺少哪些零部件,未来我直接可以在网上下单全球定制。”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说。
“场景”——数字城市化
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全城,公共停车位实现“无感停车”,高铁可以“读懂”飞机……数字经济正在渗透和改变着河南的方方面面,产生出新的场景。这一切发端于新型智慧城市的中枢平台——“城市大脑”,让市民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真切体会到城市的温度。
数字治理,已成为继传统GDP后,城市间竞争的新赛道。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郑州在榜单上名列第7位,成为数字治理一线城市,被评为数字政务领域的“中部样板”。
日前,郑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联手打造“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城市大脑’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学会思考,让生活更加美好。”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说。
数字治理,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倒逼政府流程再造、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功能。在河南,群众“少跑腿”,服务“一网通办”;政府“店小二”,治理“一网通关”;社会“透明化”,数据“一网通享”……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掌上政府”——“豫事办”的数字治理功能,实现从“找政府办事”向“政府主动服务”转变。
此外,随着数字治理,使得城市之间在竞争关系之外,也有了更多协同的可能。疫情防控期间,“河南健康码”跨省自由互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河南人提供出行便利。
当“人、物、场”在河南融合,数字经济在这里激荡出万千气象。(记者 栾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