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老家河南,故土中原,天地之中,通衢八方。河南,是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更是全球华夏儿女的心灵故乡。
中原文化的厚重、包容,吸引了无数外国友人、省外人才,他们在中原大地上求学、就业、务工、创业,为出彩河南奉献智慧和力量。
见证时代发展变迁,讲述出彩河南故事,展示新时代河南形象,映象网特别推出《我在河南挺好的》系列报道,聚焦生活在河南的外地人、外国人。用他们的视角洞察河南,以他们的故事解读河南,记录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所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为建设更加出彩的河南而添砖加瓦的动人故事,进而展示河南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
《我在河南挺好的》系列策划近日先行推出“春节特辑”,聚焦就地过年、中原年味、记者新春走基层等百姓话题,关注外地人眼中的河南年。就地过年,一样温暖。《我在河南挺好的·春节特辑》系列报道以适应移动传播的网络语境,体现河南元素,展示河南形象。
映象网记者 朱保磊
离除夕越来越近了,梁晓娜带领着她的一对儿女打扫着家里的卫生,摆放着新买的盆栽和书籍。这次她又网购了一批新书,这是她送给孩子们和自己的新年礼物。“家里已经存了近千册书籍,在图书馆也办了三个借书证,但是遇见喜欢的书籍,还是会忍不住做了‘剁手党’,听说农民诗人李松山出了新诗集,我就给自己也买了一本,作为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梁晓娜说。
嫁到永城二十年,梁晓娜唯一没有改变的习惯便是读书,刚嫁到永城时,举目无亲,加上不太熟悉豫东的方言和别人沟通起来有点困难,梁晓娜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这些年,她目睹了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永城新城的建设,到离家附近的日月湖的开工,永城如雨后春笋,仿佛一夜之间就拔地而起了。尤其是这几年,乡村振兴建设,周围原来脏乱差的环境蝶变,四大革命和乡风文明的提升,永城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经常去附近的日月湖锻炼身体,日月湖非常的美,真的感觉是人在诗中走,人在画中行。”梁晓娜说。
梁晓娜在永城一边经营着生活,一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付诸文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到一个作家、诗人、心理咨询师、新闻编辑,梁晓娜人在他乡,却把异乡的日子开成了美丽的花朵。她说“我在永城挺好的,只是每年春节的时候,还是会想家。国庆节的时候,把父亲接了过来,但父亲突发疾病,一度病危,被接回了老家。本来打算春节回去陪陪父亲,但一些地区疫情还不稳定,国家号召留在当地过年,我也就打算春节后,等疫情过去再回去看望父亲。”梁晓娜的母亲已去世多年,八十多岁的父亲,成了她对故乡最深的牵挂。
乡愁绵长,且无处不在,年味一浓,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就会弥漫开来。她把这浓烈的乡愁都雕琢成了优秀的文字《喊娘回家过年》《父亲说,你走了年就过完了》《鞭炮声里的年味》《凉粉汤——记忆中的年味》等一系列感人的文学作品在她的笔下诞生。梁晓娜是多情的,一碗童年的食物,一双母亲的胶鞋,都能够牵引出那丝丝缕缕的亲情、乡愁,缅怀永远。细细阅读她的诗文,几乎每一个字都在抒发这种乡愁。“风是来自故乡的,它不认识豫东的路,一定是母亲告诉它我在这里,它才一路寻来的。” “一朵花一旦和故乡联结,它便成了我血肉相连的亲人。”写作者都是多情的,远嫁到永城的梁晓娜,她的作品里但凡涉及亲情的文字,都像浸过泪水那样让人感动。
对于这个春节不能回娘家陪父亲过年,梁晓娜说,从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父亲岁数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真的是见面少一面。但是父亲由姐姐照顾,还是很放心的,姐姐一向是个比较心细的人,照顾父亲一向比自己做得好。
春节临近,读大学的女儿帮她一起购买春联、鸡鸭鱼肉、瓜子花生,还买了一些中国结、红灯笼等喜庆的装饰品,全家人一齐动手跟着网上的视频蒸了各种花馍,包了彩色的水饺,熬制皮冻,还做了家乡的风味美食凉粉和扁剁。正值寒假,读初中的儿子仍然坚持每天六点准时起床开始读书,在学习之余,也乐此不疲地加入了劳动的队伍,擀饺子皮、擦窗户,忙得不亦乐乎。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梁晓娜说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已经制定了新一年的学习计划,她也为自己制定了新一年的读书写作计划,希望自己在写作上能有一个新的突破,也希望父亲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到以前的健康状态。听说自己家居住的城关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附近的牌坊街也被评为被河南省7条省级试点步行街之一,梁晓娜很是开心,她说:“永城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在永城生活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