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业·百人丨“砚魂”游敏:手里的黄河泥有生命,有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06 20:05:56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忘我奉献、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百年风华,初心依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大河网重磅策划推出《百年·百人·百业》系列报道,聚焦优秀党员、模范人物、先进典型;聚焦行业新动态、新变化、新气象。

  阅读提示:游敏,洛阳新安县人,1973年涉足“新安窑”陶瓷业,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四大名砚澄泥砚的传承、研制、创新,他恢复新安窑陶瓷的复烧,让失传的澄泥砚重获新生,成为弘扬“河洛”文化的典型代表。

  大河网记者 权佳佳 /文 马绍坤/视频

  澄泥砚的工艺从采集原料到设计、雕刻、焙烧等大小有六十余道工序,动脑费神,既脏又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制砚苦制砚累,因为手里这块泥土有生命、有故事。我的孩子们也乐意和我一起制砚。虽然砚的功能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逐渐衰减,但黄河澄泥砚这门技艺不会失传,而且会发展得更好。因为这抔母亲河的泥土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充满了民族精神,具有强悍的民族魅力。”游敏说。

  采泥遇险,不知道有多少回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生长在豫西黄河岸边的游敏踏上了研制、传承黄河澄泥砚的艺术历程。为了澄泥砚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他无数次奔波于黄河禹门口至花园口河段两岸去寻找优质的制砚原料,因为泥土的细腻程度和所含微量元素种类的多少与砚的质密度及窑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游敏在为研制大型《家》砚寻泥途中,突遇黄河岸滩塌方,三米多宽的岸滩毫无声息裂开了缝隙,越裂越宽,游敏发现这一险情后来不及多想,翻身跨上摩托车逆向狂奔二百多米后回头远望,塌方长达百米,采泥用的荆筐与铁锨已随着轰然坍塌的泥土涌入落差达五米多的湍急的河流中,河面上灰茫茫一片。游敏说,几十年来,采泥遇到这样那样的险情不知道有多少回,所幸都有惊无险。

  依靠现代化科研设备,并经过上千次实验,1985年夏,游敏终于成功撰写出砚史上首例“澄泥砚原料配方”“澄泥砚焙烧工艺”,创造出当代澄泥砚三大窑变——“丹青逸韵”“水墨幻境”“云水风度”,使这一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工作中的游敏

  工作中的游敏

  游敏的澄泥砚代表作

  游敏的澄泥砚代表作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 【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岳寨村:“乡村振兴就要一步步走”

    2021-06-06 20:05:56

  • 住上好房子 鼓起钱袋子——河南省淅川县柴沟村的脱贫之路

    2021-06-06 20:05:56

  • 警惕!河南一连续17天至今无症状的确诊病例出现了!

    2021-06-06 20:05:56

  • 河南:中原粮仓的“丰收答卷”

    2021-06-06 2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