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
8月20日,郾城区一男子施工时突遭电击,颈动脉搏动消失、生命体征消失,情况万分危急,好在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抢回一条生命!“这场与死神的搏斗能够胜利,离不开现场群众的帮助。”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范瑞介绍,急救的黄金时间为4~6分钟,现场群众提前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为他们争取了抢救时间和时机。到达现场后,群众帮忙抬患者、举输液瓶、捏呼吸气囊辅助救援等行为,都为救援成功做出重要贡献。(详见本报8月23日03版《小伙遭电击 众人忙抢救》)
一边是男子施工时突遭电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另一边是医护人员还没有赶到现场,作为现场的市民你该如何抉择?救吧,如果做心肺复苏没有抢救过来会不是承担责任,再加上如果救助的方法不正确也会适得其反。不救,这名被电击的男子将会直接失去急救的4~6分钟黄金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救或不救成为让人纠结的“道德考题”。
透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生死关头,现场群众没有等待观望,而掌握急救知识的人员在医生的电话指导下先为这名男子做心肺复苏,这也为医护人员争取了抢救时间和时机。等医护人员抵达后,现场群众又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这些都是救援成功的重要保证。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现场群众与医护人员合力救助,挽救了电击小伙的性命,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满满的社会正能量,让我们看到看到了漯河人在突发事件中的道德抉择,这何尝不是见义勇为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呢?他们为我们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榜样,值得我们为之点个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向这些见义勇为的市民学习,就是要唤醒我们内心最美最善的因子,自觉传承和弘扬见义勇为的中华传统美德,让助人即助己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当然,我们也应意识到,见义勇为不仅需要一腔热血,更需要相应技能,社会需要的是理性的、人性的见义勇为,我们每个人要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开展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