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今年“十一”前,北京西城区的老人们将迎来600位接受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的“养老顾问”。“养老顾问”以电话、面谈和入户三种方式为老人排忧解难,提供养老方式、政策法规、康复辅具等咨询和指导服务,转介养老服务资源。简单的理解,他们就是老年人身边的“问不倒”、“百晓生”。
如今,很多社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都很高。每个街道、社区原本都有老龄专干,他们已经用兢兢业业的工作,为辖区内的老人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老年人需要的照顾是全方位的,不仅要照顾他们的实际生活,更要准确解决他们和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这个“养老全知道”要想当得称职,还是很考验人的。
对于基层工作来说,政策只有一个,但面对的老人却是各有各的需求,最高级、最贴心的服务就是一对一。老人们性格带有时代烙印,有时难免会有些执着,在某些方面也许很难接受标准化、菜单式的养老服务项目。这个时候就需要“养老顾问”提供精确化、个性化的帮助,让民生实惠落到实处。
“养老顾问”这个新岗位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是在各种APP、小程序的智能大潮中,依旧坚守“人与人”的温度。互联网在社区工作中提供了非常方便快捷且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但毕竟很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还不太灵光,在冷冰冰的页面上点击下单也心存疑虑,更不用说在小小的手机、电脑屏幕上去阅读理解各种政策和通知了。老年人从内心深处渴望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他们真正被人“看见”。
就养老现状来说,“养老顾问”是实实在在的刚需。政府着力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来自各个部门、各种组织的庞杂且具体的政策,最后万川归一汇集到基层社区,养老顾问可以成为连接政府服务和民生需求的纽带,能够打破信息壁垒,打通提升民众获得感的“最后一公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老人们翘首以待的,就是政府应该想方设法解决的。“养老顾问”之设,善莫大焉,值得推广。相信首批600位顾问真顾且问,通过实践,为更多的基层工作者找到服务老人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服务的这些爷爷奶奶,其实就是未来的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