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磊
儿童节做海绵宝宝早餐、愚人节做小丑早餐、考试做“100分”早餐……三年来,车晓光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女儿做“童话早餐”。她用的食材是常见的胡萝卜、蘑菇、苹果等。车晓光说,她从没上过烹饪课,就是一位普通妈妈。做这样有创意的早餐并不难,只是需要耐心和爱心。(详见本报昨日04版《这个妈妈用创意早餐写童话》)
原来有“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又有了“别人家的妈妈”: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女儿做“童话早餐”,至今已3年。海绵宝宝早餐、小丑早餐、“100分”早餐……这不只是一份份早餐,更是一位妈妈每天用行动对女儿说“我爱你”。相比很多妈妈的爱,这份母爱不虚无缥缈,看得见摸得着,色香味俱全;不是说说而已,而是3年来每天早起、花心思做出“童话早餐”。母爱不就该这样吗?温柔,带点文艺范,沁人心脾,润物细无声,让人肃然起敬。
有付出就有收获。车晓光的女儿无疑是幸福的:每天不仅能吃到美味早餐,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妈妈的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样的孩子,怎能不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以梦为马、信心满满?我们有理由相信,吃着“童话早餐”长大的孩子,身心更健康,未来更美好。
羡慕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成为一名“别人家的妈妈”或者“别人家的爸爸”?相比“别人家的妈妈”车晓光,我们缺少的显然不是胡萝卜、蘑菇等食材,甚至不是母爱、父爱,而是细心、耐心、慧心和恒心,是为人父母的技术含量。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父母。父母都爱自己的儿女,但并非所有爸妈都知道如何去爱。扪心自问:为了孩子,能每天早上5点起床吗?一日三餐,是让孩子凑合,还是变着法给孩子做好吃的?你会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吗?你和孩子散步、聊天吗?你关心孩子的喜好、情绪变化,还是只关注他哭不哭?你可曾因工作、生活不如意,将孩子当出气筒?
溺爱,无师自通。滋润孩子心田、呵护孩子健康的爱,需要初为父母者学习,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爱儿女,不仅要爱得真、爱得深,还要爱得有技术含量。就像“童话早餐”里的母爱,温柔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