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予涵
“谢谢!谢谢你们!”10月16日下午1点多,市民刘女士不住地向民警表示感谢,感谢民警找回了她离家出走的孩子。(详见昨日本报03版《男孩离家出走 民警连夜寻找 》)
近年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并不鲜见,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孩子离家出走的寻人启事。孩子出走的原因固然各有不同,但大多数都与家长教育方式有关。比如,有的受到家长批评责怪,有的被家长打骂,有的因为某事跟家长怄气,等等。
“熊孩子”一言不合就出走固然不对,但如果把离家出走的责任都归咎于孩子的任性难管,显然有失偏颇。我们的家长应该换位思考,认真反思孩子离家出走的真正原因,检视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有问题。
事实上,每起孩子离家出走事件的背后,都反衬了家长教育方式的失当。比如,有的家长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旦得不到满足,孩子便以出走相要挟;还有的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犯错非打即骂,很少能够尊重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馨,一旦遭遇外因刺激离家出走自然不足为奇。
孩子心智不成熟,容易意气用事。所以,要想避免孩子离家出走,一方面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多些沟通交流,让孩子感觉家长是良师益友,而不是闻之色变的“虎妈狼爸”。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孩子的情商,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孩子离家出走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