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征
地铁里吃东西、手机追剧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这些广为诟病的行为都上“乘客行为黑名单”了。记者前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日前发布,对乘客在地铁内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办法》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据新华网)
在高铁、餐厅、地铁等公共场合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发出的声音进行外放的一类人,人们称之为“外放族”。“外放族”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侵害其他人的“安宁权”,最终招致人们反感,由此引发的纠纷与矛盾也就层出不穷。去年8月,两名乘客就因为音乐外放而引发争吵,最后拳脚相加,结果进了医院。近日,演员叶璇在高铁上阻止一名大声外放手机音乐的老人,被对方反怼,她将此视频发布在微博上引发网友关注。
为避免外放声音引发纠纷与矛盾,个别地方的地铁管理部门出台规定,禁止电子产品声音外放,起到了明显效果,不过出台规定的只是极少数,很多地方并未出台如此规定。相应的,很多人的“安宁权”就无法得到保障。对于没有出台这一规定的地方来讲,受影响的乘客以及乘务人员也只能停留在“劝阻”层面。如今,交通运输部终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对于电子设备的外放声音进行约束,肯定会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安宁权”。
以前,人们对于在公共场合音乐外放,一般持宽容态度,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个人权益观念不断加强,人们对于自己的“安宁权”也越来越重视,于是对于“外放族”的容忍度也就不断下降,彼此之间的纠纷矛盾也就不断上演。由于个人素质与认知程度的差异,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尊重别人的“安宁权”,所以采用硬性规定与处罚措施来约束“外放族”,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不能仅仅局限于地铁车厢,公交车、高铁甚至餐厅、候车室等公共场所,也应该有类似规定。毕竟,人们除了在地铁车厢之外,在其他公共场所,也拥有获取“安宁权”的诉求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