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游览首都北京,登上长城,还在长城上跟外国人合了影。”10月30日,从北京游览完回到家后,召陵区老窝镇柏庄村贫困群众柏书良兴奋地对记者说。(详见本报11月1日02版《61名贫困群众游北京》)
眼下,各地都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不断落地,脱贫攻坚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各地干部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往往注重了对贫困群众物质和资金上的帮扶,却忽视了对贫困群众精神上的帮扶,结果造成贫困群众政策依赖性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他们宁愿苦熬,不愿苦干,这极大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
毋庸置疑,对贫困群众物质生活上进行帮扶固然重要,但对其精神上的帮扶亦不能忽视。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等不来,从思想上拔穷根,让贫困群众明白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道理,鼓励他们苦干、实干,才是最好的办法。
新闻报道中,我市有关部门组织61名贫困群众游北京,不仅让贫困群众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且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我们看到,不少贫困群众在游北京后,纷纷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争取让家庭早点脱贫致富。一些贫困群众还对未来有了规划,就拿柏风河来说,他打算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搞特色农作物种植项目。可见,这次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贫困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精神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对有关部门来说,在面对贫困群众时,切不可轻视,要多一些理解,不妨在精神扶贫上多下一番功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帮扶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关部门也要抓好贫困群众的能力建设,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走出去长见识,真正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这样才能让贫困群众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