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予涵
11月11日,郾城区商桥镇政府大院的创客中心里,一派热闹景象。“宝宝们好!你们看,这是俺们庄稼地里种的红薯,一箱五斤装的价格是二十六块八,买五斤送五斤哦!”年轻小伙张海龙是创客中心一家农村电商平台的销售员,他一星期前就开始备战“双11”了。在商桥镇,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上“网络快车”致富。(详见本报昨日04版《“双11” 网上直播卖红薯》)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陆续出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已成为困扰许多地方农业发展的难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销售仅靠路边摆摊设点、小商小贩收购。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电商在短短几年间已成为产品营销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不少农产品通过搭上电商“快车”,走出了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因此,我们要把握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借助电商平台大力推广我市优质农产品,努力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问题,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把手里的农产品远销各地。
电商虽好,但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有了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就能“火”起来,还需要政府引导和力量整合。
一方面相关部门及行业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帮助更多农民积极“触电”,学会网上营销,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搭上车”;另一方面要在保障产品品质上多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推出更多叫得响、质量优的“网红产品”,让电商真正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