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然
近年来,在影视作品中,脚踏风火轮的“哪吒”、身着消防服的“烈火英雄”、承载着青春激情的“乐队的夏天”等,成为年轻人口中点“燃”自己的火种。一时间,“太燃了”成为年轻一代的流行语,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阅兵典礼在内的一个个心潮涌动、热血澎湃的时刻。“燃文化”也悄然走红。
何谓“燃文化”?
“燃文化”,是指流行于年轻人中间的一种新兴的亚文化。它所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现实生活中,“燃文化”通常表现为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
作为青年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燃文化”的蔓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依托“燃文化”,持续与年轻人对话,也成了一个亟待讨论的大众议题。
其实,中国青年一直都很“燃”,比如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小红军、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快马加鞭建设祖国的青年突击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科研人才等。而在强国时代,这种“燃”仍然像中国青年的精神命脉一样,从未断流。
“燃文化”的发端可能是一种原生的、自发的、自然的青年的情绪。它抓住了人性的一些点和面,进行渲染,进行推动,进而形成群体化的一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年轻人积极向上。但它同时也存在娱乐化、情绪化乃至商业化的特质。
“燃文化”反映了当代青年不愿意被定义,要自己完成自我定义、自我重塑的态度。但这种定义和重塑,是不是主流文化所期待的那种重塑,依然需要保持一个理性的认知。
笔者建议,现阶段,不要急着去定义什么是“燃文化”,而是要给它一定的发展空间,让青年去区分商业语境下的“燃”和主流语境中的“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