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海
“看到这几棵桃树,真的是感觉希望满满。俺一定好好管护,争取明年多结些桃、多卖些钱!”11月19日上午,在郾城区龙城镇十五里店村的一个桃园里,贫困户陈艳娥一边往桃树上系写有她名字的认领牌,一边兴奋地说。(详见本报昨日02版《贫困户获“赠”10棵桃树》)
十五里店村通过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这种心系贫困户的真情无疑值得点赞。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扶贫大多以产业扶贫为主,由“输血”转为“造血”,有了更强的针对性,更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帮人帮到底,扶贫扶到位,在对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之后,理应做好相应的技术跟踪和售后服务,并切实采取措施使贫困户打消顾虑,让他们安心、踏实。在笔者看来,十五里店村给贫困户“赠送”桃树的亮点,并不在于所推出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扶贫,而在于送了桃树后,随后的“售后服务”紧跟而上,并没有掉链子。
具体来说,十五里店村不仅给贫困户送桃树,致富带头人还提供种植、管理技术,帮助贫困户进行果树管理;政府则通过举办消费扶贫对接会,帮助贫困户卖桃,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这种扶贫方式能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乐于接受扶贫产业项目,从而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