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予涵
“要不是我急刹车,当时就撞人了。”12月16日,提及上周五早上送孩子上学时的一幕,市民刘女士心有余悸。“每天早上送孩子都要走这段路。”刘女士说,以前天亮得早,关闭路灯不会影响通行。但随着天气变冷,早上六点半天还黑着,很不安全,希望路灯能晚关一会儿。(详见本报昨日04版《路灯关得早 通行存隐患》)
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市区大街小巷安装了路灯,照亮了市民的出行路,给市民带来了温暖与安全,赢得了民心。
然而,时值冬日,不少路灯仍按之前设置的时间开关,这就导致路灯与天色不匹配,容易出现“路灯灭时天犹暗”的情况。
小路灯,大民生。路灯虽小,却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项重要民心工程。随着季节更替和天气变化,能见度也有所不同,路灯开关也应看天调整亮熄时间,满足不同天气情况下市民出行的道路照明需求。
事实上,看似很小的“开关灯”问题,其实也折射出公共服务如何对接群众需求的大问题。因此,主管部门应当科学、灵活的设置路灯开关时间,让路灯“作息时间”跟着天气变化走,在倡导节约的原则下,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人性化公共照明服务。
此外,笔者了解到,我国不少城市采用了智能化城市照明系统,路灯可以根据光线变化来控制开闭,既方便市民,又不会造成浪费,可谓一举两得,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