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旌
最近,武汉不少新收房的业主办理收房手续时,被物业要求上交高清登记照片,用于小区刷脸进门系统。刷脸时代到来,市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有人担心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据《楚天都市报》)
业主刷脸进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拎着大包小包回家时不用再慌慌忙忙地找卡,也不用担心遗失损毁,小区管理的安全指数也提升了。然而,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隐忧,绝不是杞人忧天。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网络上有商家公开售卖“人脸数据”,数量达17万条。虽然涉事商品很快被下架,但“公开卖脸”还是闹得人心惶惶。
被售卖的数据从何而来?刷脸是否就意味着主动上交信息?有没有措施能保障安全?新技术刚冒头,大多数人处于看新鲜的阶段,对其中潜藏的风险一知半解。即便知道风险,但凭个人力量,也无法与网络上的黑客抗衡。所以,刷脸技术要普及应用,更应正视使用者的担忧和顾虑。
譬如,采用正规的、安全性强的设备,并在整个应用过程中,不断更新技术、加强维护,主动接受监管、加强内部管理,避免信息主动或被动地泄露,给业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信息化加速的浪潮之中,人脸识别、指纹验证、虹膜扫描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普及,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做到便利性与安全性兼顾,也是全世界关心的话题。必须正视的是,当下,如何堵住个人信息漏洞,保护好人脸数据,在技术和法律上仍有不少盲区。要消除这些盲区,首先须对技术有敬畏之心,要让更多人明白个人生物信息的重要性,坚持在使用相关信息时,于法有据,审慎对待。从而让刷脸进家门带来的只有方便,没有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