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鹤琦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围绕年度脱贫目标,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强化责任落实,狠抓政策落地,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脱贫攻坚数据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扶贫领域“零”信访。
强化党建引领
织密脱贫攻坚保障网
咬住目标任务不动摇,扭住关键环节不松劲。面对新目标、新任务,开发区化压力为动力,强化党建引领,织密脱贫攻坚保障网。
建强基层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强化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能力;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对50岁以下的年轻村干部、后备干部进行学历提升;推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有效发挥普通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壮大集体经济,为脱贫攻坚提供物质保障。管好用好驻村专项扶贫资金,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清零”目标,7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及周边村民增加收入。
加强过程管理,为脱贫攻坚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区、镇(办)、村三级“1+2+N”政策“明白人”队伍,推动扶贫干部脱贫攻坚政策必掌握、应知应会知识必掌握、村情户情必掌握。实施“周例会+明查+暗访”督导机制,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干部使用相结合。
聚焦目标任务、强化问题导向。开发区将脱贫攻坚不断向深处推、朝实处落,“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脱贫攻坚冲锋号角愈发嘹亮,全区干群脱贫攻坚劲头愈发高涨。
多措并举
汇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多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不出家门,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俺母女俩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好!”忙着手头的工作,后谢镇伊庄村的李花朵对全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李花朵丧偶,自身肢体残疾,女儿在上学。开发区因户施策,为李花朵联系罗孚文具进行定点带贫。公司把原料送来,她在家里加工,公司再把成品带走,计件结算工资,李花朵一个月增收1000多元。不向贫困低头,把家当作加工车间,坐在轮椅上包橡皮,李花朵的经历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的一段佳话。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开发区统筹规划、靶向帮扶、精准施策,积极引导各部门帮贫带贫、共赴小康。
企业助贫。全区37户贫困户与辖区32家企业达成带贫协议,企业通过技术指导、提供岗位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每户增收1000元到10000元不等。
慈善助贫。建立爱心超市,贫困人员持卡到超市换取生活用品,户均年增收1320元。贫困群众在开发区慈善医院住院的费用经各项医疗保险报销后,自费部分给予40%的慈善救助。
残联助贫。结合全区残疾贫困户占比较大的实际,高标准建成重度残疾人康养中心,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并为贫困家庭提供护理等岗位,真正实现托养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危房改造。2017年以来,累计鉴定房屋634座,实施危房改造49户,确保农村贫困居民住房安全。
教育扶贫。建档立卡户教育资助全覆盖,落实困难家庭学生资助金全覆盖,建档立卡户学生帮扶全覆盖,所辖村庄防控辍学排查全覆盖。
健康扶贫。对全区所有贫困户实行“两减两免后付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九类重点人群及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坚持疫情防控、防汛防涝与健康扶贫两手抓,加强爱心小药箱的管理。
开发区各部门配合联动,咬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全区脱贫攻坚蹄疾步稳。
激发内生动力
构筑脱贫攻坚“硬支撑”
“脱贫不能只是等靠要。有党和政府的帮扶,咱更要自立自强、早日脱贫。”后谢镇后乡村群众张培说。
张培的奶奶肢体残疾并患癌症,爷爷听力残疾,妹妹智力残疾,母亲既要照顾他们,又要忙农活,父亲外出打工供他上大学。张培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在多方帮助下创立漯河市栖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经过艰苦奋斗实现年盈利7万余元。在自己脱贫的同时,他不忘父老乡亲,优先招聘贫困户。
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开发区不断激扬贫困户脱贫志气,激发内生动力,用“造血”功能巩固“输血”成果,为全区限时打好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实行龙头带动、抱团发展。28户贫困户贷款8.4万元建设农用大棚2个,租给秀黄楼合作社,贫困户每年有租金收入300元,1户贷款1万元用于自主创业。
金融扶贫。累计落实企贷企用资金1000万元、户贷户用小额扶贫贷款33户,户贷率达43.42%;落实边缘户小额扶贫贷款1户,户贷率100%。落实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9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带贫率达25%,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需求。
就业扶贫。全区88名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已全部就业,2017年至2020年共为贫困户代缴居民养老保险230人次43100元,实现应就业尽就业、应参保尽参保。
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在帮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开发区自主脱贫的贫困户不断涌现,先脱贫带后脱贫蔚然成风。
精准扶贫拔穷根,同步小康谱新曲。如今的开发区,巩固脱贫成果的脚步铿锵有力。全民共赴小康,胜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