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网讯(记者 张军亚)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升、多数由负转正,其中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谋划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债券项目、省市项目51个,总投资额约1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亿元,项目谋划全市第一;县区环境质量达标全市排名第一……召陵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力实施“二次创业”,深入落实新时代召陵经济社会发展“一三五”工作布局,紧紧围绕“保”“稳”“进”“蓄”四个字下功夫,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今后几个月,召陵区将重点做到四个“突出”:
突出项目带动保增长。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产业。在食品产业发展上,坚持“三链同构”,大力发展传统食品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功能型、保健类食品和宠物食品;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大力支持世林冶金等骨干企业扩大生产、提质增效,推动电力装备中小微企业加快向电力装备产业园集聚,打造全国知名的电力装备产业基地;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上,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上市电商企业;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上,大力发展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做实项目支撑。在“谋”上做文章,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着力谋划争取一批专项债券项目及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在“引”上下功夫,围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拉动能力强的龙头带动、产业配套项目;在“建”上加速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强化要素保障。帮助企业引进更多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利用好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增强发展用地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债券等市场化融资模式,多渠道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全力以赴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突出市场主体稳运行。落实好惠企政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实施精准帮扶,重点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加快推进“十百千”亿级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小升规”培育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展常态化、多形式银企对接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认真落实《召陵区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着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突出民生保障兜底线。兜牢就业底线。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力保市场主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挖掘重点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用人潜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兜住基本民生底线。加快区第二实验中学等一批教育、卫生、文化项目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关注特殊困难群体,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持续推进老城区、“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常态长效抓好文明城市创建,确保在创文“大考”中取得好成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提升”专项行动,持续落实好行业扶贫“两分工作法”长效机制,高标准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坚持“治”“建”并重,多管齐下,坚定不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突出抓好政治、经济、社会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确保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突出乡村振兴强基础。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重点在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农村经纪人三支队伍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好规划、选好试点,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型、生态文化旅游型等多形式片区推进模式,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保障村级组织有钱干事;深化“阳光村务”建设,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保障能力。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积极争取债券,招引总部经济,加强综合治税,加快土地出让,深入挖掘财政收入潜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