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召陵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情怀,“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和担当,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浩荡和豪迈,在沙澧大地奏响了一部雄浑乐章。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召陵区迎来了开启“十四五”蓬勃发展的新征程。未来五年,召陵区将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进一步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升动力,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带动性、创新性的重大项目,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四个显著提高、三个走前列”战略目标。
“十三五” 硕果累累
刚刚结束的“十三五”,是召陵区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决定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召陵区围绕打造“三区两基地一中心”战略目标,深入落实新时代召陵经济社会发展“一三五”工作布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经济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年底达到25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产业集聚区“一区多园”建设成效显著,食品科技园、电力装备产业园、宠物经济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全区工业企业达到44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7家。
全区上下团结拼搏,推动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东城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成功晋级“二星”,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豫中南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地位更加牢固;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区”、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先后获得“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一批含金量较高的荣誉。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二五”末的13.4∶61.3∶25.3调整为9.7∶41.8∶48.5。
短板加快补齐,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累计用于民生支出77.5亿元,每年省定、市定、区定民生实事全部圆满完成。建成投用许慎中学、许慎高中等一批学校;城市配套功能更加完善,老城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461户7237人全部脱贫,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 信心满满
未来五年,召陵区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两大战略不动摇,深入落实新时代召陵经济社会发展“一三五”工作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召陵开好局、起好步。
精准谋划抓落实。对标中央、省委、市委新精神新部署,紧密结合召陵实际,提出“十四五”时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市前列、城市建设管理走在全市前列、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四个显著提高、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明确了推动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产业发展发挥新优势、城市品质彰显新魅力、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基层治理释放新效能“七个新”重点任务。该区于1月9日召开区委四届十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聚焦重点抓落实。聚力抓好专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食品科技园、电力装备产业园、宠物经济专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等特色专业园区建设,把专业园区打造成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主阵地。聚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双汇品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肉类制品、休闲食品等传统食品产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发展食品与造纸、物流、动物饲料等产业,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培育形成食品加工300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电力装备产业基础优势,推动现有企业向电力装备产业园集聚发展,支持世林冶金、亿博科技、永光电力等骨干企业新上项目、转型发展,培育形成装备制造200亿产业集群,打造在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力装备产业基地;做优现代服务业,培育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着力扩量提质增效,引进电商总部、区域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大力发展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支持顺丰等企业扩大规模,加快韵达等物流项目建设,积极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培育形成电商物流百亿产业集群;以宠物经济专业园为依托,规划建设宠物市场、萌宠乐园,加快建设艾德奥、快宠等宠物产业项目,再引进50个以上宠物产业项目,培育宠物经济百亿产业集群,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宠物经济集聚区。聚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围绕行政新区片区开发,进一步完善教育等配套功能及路网等基础设施,谋划建设集商业服务、居住、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地段、景观建筑,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宜居新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积极稳妥推进银鸽、兴茂钛等企业老厂区连片开发和“城中村”改造,提升“数字城管”运行效能,不断提升老城区宜居水平。聚力加快乡村振兴。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完成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向试点村倾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合作社”模式,做好“电子商务+农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扎实开展“特色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工作,加快农村户厕改造和垃圾、污水处理,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倾斜;持续落实“两分工作法”长效机制,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聚力改善民生。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制度,打造森林召陵、水韵召陵、生态召陵;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城区新建3至5所、农村改(扩)建15至20所中小学校;建成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漯河康利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成周彦生美术馆,扎实推进城乡综合性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建设;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保障抓落实。强化项目保障。再谋划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突出招大引强,围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宠物经济,重点招引龙头带动、产业配套项目;每年筛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集中攻坚突破,以项目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建强干部、企业技术骨干、农村经纪人和土专家三支队伍,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提供人才保障;持续深化“三块地”改革,用足用活增减挂钩等政策,落实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要求,盘活园区闲置和低效用地,保障重点项目、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推进市场化融资、激发民间投资上下功夫,加大债券资金项目申报落实力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强化环境保障。落实好县级干部分包重点项目、联系重点企业等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难题;落实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六项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党建保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完善“432”党建引领“三无”楼院等社区治理模式,建立“六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部教育培训,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锻炼;注重正向激励,完善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营造奋发有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