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累计7215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43%下降到2020年的零……“十三五”时期,召陵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压实责任,落实政策,做实工作,比干劲、比精准、比实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聚焦靶心
织就民生保障网
“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几年前,召陵区老窝镇老许村村民许学勤因妻子生病无法外出打工,生活陷入困境。村干部知道后,经过协调,帮他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如今,两个蔬菜大棚每年能给许学勤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
“十三五”时期,召陵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落实落细各项保障政策,倾力投入,兜牢民生底线。
吃穿不愁,饮水安全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普遍实现,且有质量保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均有保障。
住房安全有保障。筹集资金,对5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进行改造,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目标,贫困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基本医疗有保障。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标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人均150元的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缴纳保险费;全面落实贫困群众医疗扶贫政策,实行六项医疗报销救助措施和“一站式”结算制度。
义务教育有保障。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017人(次),发放各项资助资金625.8万元;实施“雨露计划”项目,春季项目受益学生502人(次),秋季项目受益学生471人(次),共发放补助资金137.7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发生。
政策支撑
拓宽群众增收路
隆冬时节,位于白庄村的召陵镇富硒产业园扶贫基地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色泽鲜艳、个大饱满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诱人,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近年来,召陵镇富硒产业园扶贫基地按照“产业富村、农民增收、多方帮扶、合力攻坚”的思路,探索“造血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新路子,增强了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该基地负责人白战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每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十三五”时期,召陵区通过出台和落实一系列扶贫政策,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产业扶贫政策。研究制订《召陵区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建成区级资产收益型产业扶贫基地2个,实现贫困户、村集体、企业、财政“四赢”;培育53个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年增收1500元以上;10个贫困村实现扶贫基地和光伏基地全覆盖,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就业扶贫政策。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对于自主创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协助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开业)补贴。全区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3054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全部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501人。
金融扶贫政策。区财政拿出500万元建立风险金补偿机制。目前,全区“户贷户用”贷款共计784笔954万元,“企贷企用”“社贷社用”累计贷款8950万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2150万元,带动364户贫困户增收。
社会保障政策。1350户408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382户407人享受了特困供养政策;638名残疾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重度护理补贴,1082名残疾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困难生活补贴。为全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群体,全面实行兜底保障。
驻村帮扶政策。10个脱贫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行政村都有村级脱贫责任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他们利用“周四扶贫日”开展帮扶工作。
破解难题
务实创新出亮点
召陵区注重把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相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方法,靠创新保落实、破难题、求效果。
建立“两分工作法”长效机制,推动行业扶贫政策精准落地。探索实行行业部门“两分工作法”,通过帮扶队员入户调查,按照贫困户致贫原因和需求进行分类统计,分配给行业扶贫部门进行核查、落实,让行业扶贫政策惠及贫困户。实行任务清单“双分配”、落实情况“双报告”和结果“双告知”制度,建立行业扶贫“两分工作法”长效机制。
依托“志惠超市”平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坚持社会扶贫与扶贫扶志相结合,将社会各界的捐赠用于“志惠超市”运营,激励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村内义务劳动等活动,获得不等分值的积分。这些积分可兑换所需物品。创新“志惠超市”运营模式,与社会超市联姻,通过发放电子积分卡、实行云刷卡,方便贫困户兑换物品,并将积分与带贫资金发放挂钩,多劳多得。
实施分类管理,确保精准帮扶。依据贫困户分类评定标准,结合贫困家庭成员劳动能力状况,严格执行“四加二工作法”,召开会议逐户进行分类评定,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A、B、C三类,并将结果告知贫困户家庭成员。两个资产收益型产业扶贫项目的带贫资金,主要用于B类户从事村级扶贫专岗的劳务费、C类户的兜底救助。同时,召陵区还建立防返贫致贫兜底保障应急帮扶机制;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环境基础;开展扶贫干部“十二个说得清”集中培训提升活动,打通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娟 张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