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镇北高村连续十多年开展“身边 好人”“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 婆”等评选活动,倡树和谐新风尚,促进 民风持续好转,先后涌现出“省级道德模 范”高永亮、“市级十佳市民”高景红和 高华国等先进典型,北高村先后被授予 “河南省文明村”“漯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 村”等荣誉称号。北高村仅是舞阳县强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小小缩影。今年 以来,舞阳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通过 发展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多种措 施,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明显 成效。 该县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 建高标准粮田1.58万亩,全县优质专用小 麦种植面积达18.5万亩。建成种养结合生 态养殖场51家和日处理5吨病死猪的无害 化处理中心,辐射发展循环农业15万亩, 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70% 以上。为做优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该县在 孟寨、九街、保和、文峰 4 个乡镇建设 5 个食用菌产业扶贫园区,启动建设文峰香 菇小镇工作。大力发展食用菌、花生、大 豆和牧草种植,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 720万平方米,花生种植面积13万亩,大 豆种植面积11.6万亩,蛋白桑、构树等种 植面积达 3000 亩以上。支持现代农业示 范园区建设,对舞阳县华宝食用菌精品 园、舞阳县广源种植示范园、漯河中农 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质粮食产业示 范园奖补资金160 万元;确定侯集镇龙飞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吴城镇新红种植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全县新注册成立家庭农场 4 家,新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11 家, 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 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29 家。培育7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年销售 收入5.9亿元。
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环境,该县筛选 确定了22个行政村作为乡村振兴首批试点 村,集中开展“三清三拆三治”、人居环 境整治等工作,辛安水牛刘、太尉西郭 庄、九街屈岗3个试点村的综合文化服务 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已开工建设乡村公 厕20座,户厕改造380户以上;辛安镇刘 庄村污水管网及污水收集处理站项目,已 铺设管网 300 米;全县 398 个行政村环卫 保洁实现市场化运作全覆盖。建立“户分 类,村收集,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垃 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全县95%以上村庄 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大力实施总投 资6300多万元的贫困村连接线通村公路建 设,持续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实现 114 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全覆盖,自来水入 户率达100%。村级文化广场高标准配套建 设文化活动室和文体设施等,14个乡镇卫 生院、398 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部达到 省定标准;电力保障、广播电视、宽带网 络等全部通达。总投资750 万元的高效节 水灌溉项目,建成后将涵盖 3 个乡镇 6 个 行政村6462亩耕地。
该县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制 度,深化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 范带头和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用,约 束铺张浪费行为。举办法律讲座、科技讲 座、传统文化讲座30多场,发放各种宣传 资料两万多份。购 置 图 书 3.14 万册 ,对 393 个村的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补充更新。开展“乡 村音乐厅”走进吴城镇北高村 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12 场次, 2018“幸福舞阳县人”等下乡 巡演 166 场次,“送戏曲下乡” 291 场次,放映 公 益 电 影 2804 场 次 。 广 泛 开 展 寻 找 “ 最 美 家庭”“文明家庭”活动,以 关 爱 留 守 儿 童 、 空 巢 老 人 、 贫 困 人 口 为 重 点 , 开 展 党 员 志 愿 服 务 活 动 。 将 核 心 价 值 观 宣 传 、 星 级 文 明 户 评 选 等 活 动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引 领 农 村新风尚。
该县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在原有的433 名驻村干部队伍基 础上,抽调276 名县直单位优秀 干部和乡镇干部,组建成157 支 驻村工作队,实现了软弱涣散 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基础薄 弱村全覆盖,选优配强村“两 委”班子。完善和落实基层民 主科学决策制度,全县398 个村 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严 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 败”行为,加强农村法制宣传 教育,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大 力开展“百村万户”基层星级 创建活动,全县共排查矛盾纠 纷 521 件,成功化解 509 件,化 解率达到 98%。高标准建成县、 乡二级监控平台 15 个,对 398 个行政村和主要道路实施全天 候监控,乡村安全指数明显提 升。
该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 全县建成特色种养基地 30 个, 带动 2.6 万名群众通过发展产 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 转土地实现增收。与山东鲁花 集团“联姻”,在 4 个乡镇建立 油料生产基地,全县花生种植 规模达 8.2 万亩,带动 800 多户 贫困户实现增收。稳步推进就 业扶贫,建成扶贫就业创业基 地 15 个、扶贫车间 63 个,全县 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 1.38 万人,年均收入达 2 万元以上。 创新实施金融扶贫,户均增收 3000 元以上;持续推进光伏扶 贫,建成 107 个村级光伏电站, 惠及贫困户 3525 户,户均年收 益 3000 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 济收入平均年增收 2 万元以上。 全县 302 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其中 88 个村收入达到 5 万元以 上。(赵明奇 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