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走进郾城区孟庙镇拦河刘村,只见平直的道路连通各家各户,道路两旁环境整洁,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民房宽敞明亮,“初心”广场上,几位村民正带着孩童享受着秋日暖阳。“我们村成立了村民艺术团,平时经常排练节目,就在广场上演出,可热闹啦!”村民们喜滋滋地说。旁边一座二层小楼,是郾城区首个村级“初心堂”,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时常有参观者来这里经历一次初心之旅。
不仅如此,拦河刘村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引领下,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引进了美锦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项目和河南沙坝口红冠农业发展公司蔬菜园区项目,流转土地2400亩,村内的富余劳动力不出村就能打工挣钱,每年为村民增收400多万元。
党建有力、产业兴旺,美丽和谐的拦河刘村只是郾城区“五星评定创建红旗村”的一个缩影。今年7月份以来,该区以开展“五星评定创建红旗村(社区)、全域提升创建示范镇(街道)”“双创建”工作为抓手,全力打造郾城样板。
明确创建标准
郾城区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管理服务)、美丽宜居、平安和谐、文明新风五个方面工作制定具体创建标准,年底对各镇(街道)申报的星级村(社区)进行星级评定。五个方面全部被评定为五星级的村(社区),区委、区政府授予“红旗村(社区)”称号;对于全部村(社区)被评定为三星级以上,其中四星级和五星级村(社区)占比达到40%的镇(街道),区委、区政府授予“示范镇(街道)”称号。该区计划用3年时间,全区85%以上的村(社区)被评定为三星级以上,其中20%以上的村(社区)被评定为五星级;50%以上的镇(街道)被区委、区政府授予“示范镇(街道)”称号,实现全区村(社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色风貌充分彰显、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加强统筹规划
该区坚持规划先行,围绕创建目标,编制“双创建”工作规划和镇(街道)村(社区)发展、建设规划,使“双创建”工作有章可循。
突出重点,把交通便利、各项工作条件较好的村(社区)列为优先创建对象。统筹安排各村(社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彰显“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社区一特色”,推动镇(街道)村(社区)抓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景。实行“一村(社区)一策一清单”,逐村(社区)制订落实工作清单和项目清单。基础设施完善的村(社区),重点在提升上下功夫,打造特色亮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村(社区),重点清理违法违章及不协调建筑,进行村(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及升级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村(社区)各项基础工作全域提升。
加强资源整合
该区推动资源、资金、项目向村(社区)集聚,推动干部、人才、力量向村(社区)流动。全面用好涉农项目资金,坚持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相结合,发挥财政资金“拳头”聚合效应。坚持全区“一盘棋”,推进涉及村(社区)建设的资金统筹,做到“用好用活”。推动部门资源力量下沉,进一步加大下派第一书记、驻村(社区)工作队员力度。全面盘活村级各类资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通过资产租赁、土地整理、异地建购等方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网络电商等新业态或配套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创业队伍。深入开展以“党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服务联做,创建‘四位一体’管理服务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一建”活动,全面整合各方力量,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便捷化、贴心化服务,推进社区治理工作整体提升。
健全治理机制
郾城区把党建贯穿村(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全过程,加快形成多元主体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深化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健全完善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机制,落实村(社区)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全面实施“阳光漯河”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着力构建区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化治理体制;培育和发展村(社区)各类基层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村事智囊团、民事评判团、发展外援团、社会服务团、文化传承团等群众性社会组织,开展更加多样、有效的服务,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活力。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