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郾城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获得了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全国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食品安全达标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省“万村通客车”示范区、全省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等二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交出了一份决胜全面小康的郾城答卷。
共克时艰,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在全市率先启动国道、省道入境检测,区、镇、村、组万众一心、四级联防,“大数据+网格化”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仅用19天就阻断了内部扩散、切断了外部输入;全区医用口罩生产能力从一无所有到日产20万只仅用了7天时间,1个月内达到日产100万只、产能占全市的90%以上,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贡献;扎实推进“六稳”“六保”落地生根,第一时间出台《郾城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若干政策措施》,组建6个专班、出台6大方案,推动9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建设项目在3月上旬实现复产复工;抢天夺时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从5月份开始,财政、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率先实现由负转正。
发力创新驱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留住高端人才,拼抢未来发展的人才制高点;吸引外来资本,国内顶级股权投资机构云锋基金等赋能郾城,全力推动裕松源药业、微康益生菌主板上市;国家“211工程”院校江南大学与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漯河分中心已经成立;更新技术设备,制造业加快实现智能化,天安门业、小帅才、叮当牛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37个,完成投资近40亿元,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专利353项。
聚力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特色彰显。把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作为四大产业,漯河微康益生菌一期投产,成为亚洲产能最大的益生菌生产基地;漯西园区已入驻化工企业6家、配套企业3家,在建项目2个;金海岸商砼、重泰商砼、实德型材、江山建材等骨干企业加快转型,金海岸商砼、重泰商砼两家企业成为省定“绿色工厂”。围绕职业教育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楼宇经济中心抓“三产”,总投资30亿元的希望·大学城项目扎实推进;新号湾电商物流园一期、邮政物流中心等项目已经投运。着力打造优质小麦基地、绿色畜牧示范基地两张名片,粮食产业联合体建设经验全省推广。
着力扩大投资,对外开放实现突破。项目支撑实现新突破,新签约超亿元项目32个,新开工项目34个;18个省定、市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3亿元,超出年计划投资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7亿元,同比增长11.7%。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8.6亿元,同比增长20%,居全市第一;获批专项债券资金7.59亿元,居全市第一。淞江产业集聚区启动园区新一轮扩规调整和基础设施工程,制约发展的瓶颈正在逐一破解。漯西工业集聚区成为省政府正式批复的8个专业化工园区之一。“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2184个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持续开展产销、银企、校企、用工等专题对接活动,协调金融机构为辖区企业投放贷款12.88亿元。土地供应保障全面加强,保障了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致力城乡统筹,宜居品位持续提升。乡村振兴亮点纷呈,幸福渠旅游景观路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全区新增市级美丽小镇两个、“四美乡村”13个。龙城镇成为全省第一批美丽小镇,郾城区成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加快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步伐,打造了黉学街、酒馆胡同等特色文化街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进入全省一类方阵。孟庙镇、龙城镇成为省级文明镇,孔沈邓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嵩山路社区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倾力惠民利民,发展短板加快补齐。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战果。在精准脱贫方面,全区9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在污染防治方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碧水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土壤环境稳定向好,创建省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村19个。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化解政府债务4.9亿元,政府债务率控制在省定安全线以内。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5.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万多人,养老金、失业金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基本医疗保障有力,参保人员达到39.5万人,同比增长8.5%,成为全市唯一实现增长的县区。6大校建工程大头落地,3所中小学已建成使用,剩余3所学校主体工程封顶,今年可招生。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疾控中心P2实验室和各镇(街道)发热前哨、发热门诊建设。投资近7000万元的郾城智慧医疗体系、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村级卫生室公有化产权率居全市第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陶小敏 通讯员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