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勤劳肯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月娟两口子就是中。”10月8日,笔者在源汇区问十乡董庄村采访,提起董月娟夫妻勤奋脱贫的故事,村民们对她不仅自己学技术致富,还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别人的做法交口称赞。
由于父母年老多病,自己又查出患乳腺癌,家中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董月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2016年,村里把她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董月娟用心学习美体美甲技术,很快成为技术骨干,被市区一家专业门店聘用,拿到了两三千元的稳定月薪。她的丈夫也进入一家建筑工地当了一名钢筋工。夫妻二人实现年收入五万余元,2017年底便顺利脱贫。
源汇区坚持把就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针对每个贫困人口的家庭状况、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采取技能培训促进一批、企业供岗转移一批、就业基地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灵活就业帮扶一批的办法,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就业帮扶全覆盖。
区人社部门对贫困劳动力的劳动能力、从业意愿逐户逐人进行摸底调查,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精准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简单易学、学会能用的技能培训。区残联依托辖区技校,采取免费吃住、免费车接车送的办法,组织全区残疾人持续开展风味美食、草编技术、保健按摩、小家电维修等实用技能培训,让残疾人学到一门就业技能。针对法定劳动年龄段符合企业用人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乡(镇)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主体优势,鼓励、支持企业积极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做好岗位需求与贫困劳动力的精准对接,依托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组织开展招聘活动,帮助贫困劳动力到企业稳定就业。
针对家庭因有老人、孩子、病人需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大就业创业扶贫基地建设力度,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制订出台全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认定和奖励暂行办法,鼓励、支持企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分别按照就业人数给予2万至1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但不适宜到企业就业的困难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保洁、保安、护林、护路、护绿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特别是针对年龄偏大的就业困难人员,制订出台了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采取非全日制灵活用工办法,设立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
同时,针对不能离家外出务工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各乡镇还积极与辖区农业园区、种植基地、专业大户对接,组织他们从事季节性、临时性务工,每天可增加40~80元务工收入,实现不出乡村有活干、不出家门有钱赚。
截至目前,该区采取送技能到家门口的办法,分乡镇举办了3期就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贫困劳动力108名;已建立就业创业扶贫基地9个,吸纳35名贫困群众长期务工、100多名贫困群众季节性务工;已安置公益性岗位167个,每人年可增加务工收入6000元。王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