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 丹 实习生 左乐怡
“去年我承包了2座香菇大棚,一年下来可以收入5万多元。”7月15日,郾城区新店镇薛庄村村民李长路对记者说。
今年48岁的李长路,家里有5口人,妻子张会霞肢体三级残疾,安装有义肢,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三个孩子正在上学。早前,家庭收入主要依靠李长路在广州打工和家里的2.4亩耕地。2013年,李长路不幸罹患脑垂体瘤,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债台高筑。
2014年7月,李长路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5口人均享受B类低保待遇。得知李长路家的变故后,各级领导和扶贫干部倾力帮扶,为张会霞提供了新店镇政府公益保洁岗位,每月收入1000元。此外,加上张会霞的残疾补贴、孩子的教育救助以及家里享受的电力补贴、安全用水、产业带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帮扶政策,李长路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2015年,李长路病愈。自立自强的他,在广州与家乡之间劳碌奔波。起早贪黑打工之余,他还辛勤打理家里的2.4亩耕地。2016年年底,李长路一家成功脱贫。
根据李长路的实际情况,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又帮他确定了发展香菇产业的思路。2019年10月,李长路承包了村里产业扶贫基地2座香菇大棚,发展香菇种植:每年可生产香菇1.5万公斤左右,经济效益可达5万多元。
“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李长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