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为根 智造为魂 质造为本 打造国际食品名城——访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左乐民

来源:漯河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28 09:27:32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近年来,中国食品名城建设以‘形成两大链条、搭建三大平台、完善四大体系、建设五大基地’为目标,坚持以‘三链同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服务企业为根本,实现了中国食品名城提质发展。我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日前,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左乐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左乐民说,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十百千”亿级企业培育工程、“小升规”培育工程、重点企业倍增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等。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35家,其中肉食品加工企业18家,年屠宰生猪能力达600万头,占全省的10%,年产肉及肉制品170万吨,占全省的70%;粮食加工及粮食制造企业83家,年粮食加工量达600万吨,占全省的15%,火腿肠、冷鲜肉、麻辣面制品等产销量全国第一;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增强了食品工业的活跃度和爆发力,加速了食品企业提档升级。“三大改造”工作开展近三年来,已累计为食品企业争取各类资金近6000万元,占全部争取资金的50%,引领全社会技改投入200亿元以上。2020年,全市食品企业共争取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2450万元,“双汇云商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省定十大平台,市政府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漯河分中心,中国(漯河)食品云正式上线,“食品+互联网”迈出新步子,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速度持续加快。

  左乐民说,下一阶段,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将继续按照“一二三四五”总要求,深入实施“食品+”工程,以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以创新发展提升价值链、以融合发展打造供应链,着力贯通食品产业与装备制造、造纸、生物医药、盐化工、物流、动物饲料等产业,推动形成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制造业以及物流、餐饮等服务业的纵向产业链,形成涵盖肉制品加工、粮食加工、果蔬加工、休闲食品、饮料制造、食品辅料、功能性食品、宠物食品、食品机械、食品包装、食品工业旅游等细分产业的横向产业链,搭建会展、研发、检测、食品云等平台,完善产销对接、标准制定、监测预警、安全追溯等机制,强化资金、土地、人才、能源、数据等要素保障,持续完善链条、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扬长补短、健全功能,不断壮大“制造”规模、提升“智造”能力、提高“质造”水平,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数字化、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

  左乐民介绍,建设国际食品名城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狠抓企业培育。深入实施“十百千”亿级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小升规”培育工程、倍增工程,加强专业园区建设,突出“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培育竞争力强的“瞪羚企业”。二是狠抓“三链同构”。以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为契机,以临颍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打造“产业链高质、价值链高端、供应链高效”的“三链同构”示范园区,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全省“三链同构”先行先试示范城市,使农业基础更牢固、工业制造更先进、服务环境更优越、融合机制更完善,全面提升食品名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狠抓项目建设。积极谋划2021年中国食品名城重点项目,确保实现项目数量超过100个、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双百”目标。同时,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未开工项目落实“一企一策”,解决问题促开工,在建项目抓工程进度,已完工项目抓达产达效。四是狠抓“三大改造”。加快食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打造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推广“机器换人”、实现“企业上云”、加强“两化融合”,促使食品企业提升生产效率20%以上、降低运营成本10%以上。五是狠抓企业服务。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扎实做好服务企业周例会工作,完善问题收集、受理、解决、反馈长效机制,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助力企业发展。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丹

责任编辑:吕雪莹
相关文章
  • 【省人大代表风采展】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舞阳力量——访省人大代表、舞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书民

    2021-01-28 09:27:32

  • 蒿慧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

    2021-01-28 09:27:32

  • 市长刘尚进出席正大漯河现代食品全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

    2021-01-28 09:27:32

  • 市委书记蒿慧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2021-01-28 09: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