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着力打造农食融合产业升级版

来源:漯河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1 09:38:59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我市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推进农业生产融入食品产业生态——

着力打造农食融合产业升级版


近年来,我市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推进农业生产融入食品产业生态,走出了一条集群协同的农食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0年,全市食品产业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带动农户25万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我市“三链同构”实现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做法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5月29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农食融合既是一个大产业,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篇大文章。近年来,围绕培育产业群体、加快产业融合、促进全产业链延伸,我市成立了粮食产业联合体,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小麦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农科院和小麦育种专家五个层面的订单化合作,加快构建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农产品供应体系。

为确保产业联合体健康发展,我市通过供应链金融、保险、担保等要素的切入,进一步完善联合体生态,不断健全联合体利益联结机制。对优质专用、订单品种所需良种给予每亩20元的补贴;对与面粉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种植合同的农业经营主体,优先享受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所种植的订单小麦高于市场价0.1元收购,促进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种植,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成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25个,其中省级联合体20个,覆盖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带动全市发展优质小麦种植11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7.4%,位居河南省第一;优质小辣椒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0万亩以上,成为中西部最大的小辣椒生产基地。去年以来,雪健面业、中粮面业等7个优质小麦产业化联合体签约优质小麦种植订单89.2万亩,联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80多家,食品企业50多家,实现了优粮优种、优粮优收、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

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加快上下游配套。我市大力实施“十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小升规”培育、“小升高”培育三大工程,形成了双汇肉制品、中粮面业面制品、喜盈盈烘焙膨化食品、卫龙休闲食品、中大恒源健康食品、三剑客乳制饮品6大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优势;积极招引青岛康大集团、江苏维康生物、北京正大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漯布局产业。全市培育了销售收入超700亿元食品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27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全国主食产业化示范企业4家,河南省好粮油企业4家、放心粮油企业7家。产业联合体内部以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以企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小农户,形成了专业化、社会化协作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已有100余家龙头企业、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入联合体发展,年产值突破900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打通、创新赋能行动在我市如火如荼开展。各级紧盯主导产业,强化招商引资、强化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围绕农食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从生产导向向需求导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在开放合作中形成了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三链同构”。

长期关注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权威专家评价:“漯河市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小农户与大市场、大产业对接起来,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通了‘田间、车间、体验间、舌尖、心间’,有效破解了粮食主产区产业发展的问题,带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农食融合发展之路,意义特别重大。”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晓龙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海洋

责任编辑:王麓棣
相关文章
  • 【省人大代表风采展】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舞阳力量——访省人大代表、舞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书民

    2021-06-01 09:38:59

  • 蒿慧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

    2021-06-01 09:38:59

  • 漯河召开党校系统2021年度工作会议

    2021-06-01 09:38:59

  • 市长刘尚进出席正大漯河现代食品全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

    2021-06-01 09: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