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兵团在漯河组建
1949年1月14日,陈赓司令员率领在淮海战役中立下显赫战功的部队,重返漯河一带集结整训。司令部设在寨内福音堂(原市委党校院内)。
淮海战役的胜利给国民党军队以致命打击,蒋介石被迫沿长江设防,妄图保留半壁江山。为响应毛泽东提出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适应向全国进军和渡江作战的需要,中央军委命令,统一全军部队番号,决定由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豫西地方部队一部及淮海战役起义的廖运周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2月1日,第四兵团在漯河宣告成立,陈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天民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刘志坚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胡荣贵任政治部副主任。第四兵团下辖第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军。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辖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师;第十四军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辖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师;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辖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师。第四兵团以原四纵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为兵团司、政、后机关,另外成立榴弹炮团、工兵团、汽车团、警卫团,均直属兵团领导。部队经过就地整编、组编,干部重新调整、配备,兵员得到补充,兵力大大增强,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向正规化建设大大迈进了一步,并以更大的精力投入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
2漯河人民热情拥军
陈赓兵团为漯河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漯河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兵团来到漯河整训改编时,漯河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拥军劳军中去。当年四纵侦察科副科长程甲锐在日记中写道:“今日部队进入市区,群众热烈欢迎,其情之盛,难以形容,对解放军战士是明显教育。国民党军来时人民逃之夭夭,商店纷纷关闭;我军过时,唯恐其情不至、其礼不周,歌声、呼声、号声响彻云霄,实乃军民同乐也。”为表达漯河人民对子弟兵的敬佩、喜爱之情,漯河市党政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祝捷劳军活动,如:市民大会和各种小型座谈会召开;商会、工会、学校等团体也分别召开了不同类型的会议,祝贺兵团的战功。2月5日至7日,第四兵团在漯河召开南征后第一次战斗英雄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会场设在西北大操场(今漯河二中操场)。
2月5日,漯河市区掀起了拥军祝贺的热潮。从清晨起,5里长的大街上挤满了举着旗帜、鲜花的群众。中午,当喜气盈盈的英雄们出现在大街上时,人们争先恐后地向英雄们献花,拿着一包包慰劳品塞进英雄们的口袋里和背包里。英雄们进入会场后,从各地来的慰问团和参观团,高举旗帜,抬着各色礼物涌到主席台前。
一位老渔民担来了一大担鲤鱼。这是他为了向大会祝贺,特地连夜从沙河里打来的。平汉铁路的一名老工人,腿已残废,但他请人用小车把他推来参加盛会。人们送来的礼物,堆得像小山一样。站在后面的群众挤不到前面,就把礼物投向英雄们。英雄们感动极了,许多人高喊:“感谢人民对我们的喜爱。我们要用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回报你们。”到会的群众也喊着:“感谢你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为漯河人民报了仇。”
1949年3月8日下午,第四兵团渡江南下誓师大会在漯河寨内广场举行。广场四周贴满了标语、宣传画,其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兵团副政委刘志坚首先宣布第二野战军下达的渡江作战命令。此后,他代表兵团党委号召全体官兵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在渡江歼敌作战中立功。他要求官兵发扬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在思想上、体力上互助,打过长江去,力争取得最大的胜利。
刘副政委的讲话使大家受到极大鼓舞,会场呈现出一派欢腾景象。随后,漯河市市长梁仰云讲话,感谢解放军为漯河人民做出的贡献,并代表漯河人民祝愿解放军取得渡江的胜利。他说:“希望你们快过江。你们在前方好好打仗;我们在后方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为你们运粮、做鞋、缝衣服、照顾家属、修铁路……希望我们来场竞赛。”顿时,整个会场的气氛达到高潮。大家举着手,举着枪,举着旗帜,面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画像,庄严地进行了渡江作战宣誓。最后,陈赓司令员命令部队踏上了渡江作战的征途。沿途,漯河人民夹道欢送,人们拿着彩旗,赠送慰劳品,高呼着口号送了一程又一程。
3支援大军南下作战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指出国民党主力在长江以北即将完全被消灭,战略决战进入高潮,号召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在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挥师向长江以南挺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漯河位于中原,京汉铁路贯穿南北,沙澧河交汇于此,水陆交通方便,是部队渡江南下作战的重要过境转运基地之一,接待军运任务繁重,加之当时津浦铁路和公路尚未完全竣工,第二野战军的军火及其他物资均由开封、郑州、南阳运达漯河,再由船东运至安徽前线,支前任务繁重。为有力配合大军南下,支援前线作战,漯河各党政组织依据上级党的指示,深入开展政治动员,加强组织领导,克服一切困难,周密部署支前工作,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高潮。
3月15日,漯河成立了支前司令部,抽调得力干部近百人组成工作班子。支前司令部分设秘书处、运输部、供应部,统筹人力、物资、车辆的调配和桥梁、公路的维修及其他一切支前事宜。支前司令部协同中原公路局漯河办事处,除在漯河设立一个供应分站外,还在大刘、小商桥、大新店、老街、归村设立了分站,各站均设有会计组、米组、面组、杂粮组、柴草组。每站工作人员16人至25人,负责安排过路部队的食宿及茶水供应,为大军南下服务。另外,在市内还专门设立了以政府为主、吸收各界代表参加的支前委员会,负责组织欢迎、欢送、慰劳部队,并帮助部队官兵看房子、借家具,解决住宿等问题。各供应站建立后,立刻开展调度粮草、抢修公路、架设浮桥、抢修平汉线(漯河至驻马店段)等工作,为部队南下做出了贡献。
支前活动,不但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顺利南下渡江作战,而且提高了群众对共产党的认识,鼓舞了当地人民开启新生活的信心,培养锻炼了大批干部,为后来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剿匪反霸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4欢庆新中国诞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饱受战争之苦的全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喜讯传到漯河后,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他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手擎红旗,敲锣打鼓,扭秧歌,舞狮子,玩龙灯,踩高跷,划旱船,广泛开展庆祝活动。一时间,大街小巷彩旗飘扬,鞭炮声、口号声不绝于耳,到处是节日的新景象。为欢庆新中国的成立,漯河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动员人民群众书写标语、挂彩旗、扎彩楼,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庆祝活动。
10月7日,临颍召开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万人高唱国歌,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巨幅画像致礼,锣鼓喧天,城乡一派欢腾景象。舞阳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焕然一新。11日,舞阳1.5万多名群众齐聚县政府,召开庆祝大会,鸣炮30响,全场掌声雷动,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讲话,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之情。
漯河地区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虽然遭受了一次次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但党在漯河地区生了根、发了芽,经受住了考验,党的力量逐渐壮大。漯河人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犹如航海中遇到了灯塔。他们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为推翻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写下了一部光荣的人民革命历史,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阔步迈向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①《漯河革命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
②《漯河市革命遗址通览》,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版。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特邀顾问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