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栾姗
当“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时候,怎么办?“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成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做法。9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易地扶贫搬迁专场,全面展示省直部门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1
做好规划,确保“搬得出”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的一种形式,要让搬迁后的群众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适度超前在规划上做好文章。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黄亚军说,“十三五”时期,河南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共计25.97万人,主要涉及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三山”地区的10个省辖市和示范区、50个县(市、区)。我们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发展中统筹推进,共同推动“依托‘四靠’搬得出、覆盖‘五有’稳得住、围绕‘五个一’能致富、实现‘五新’生活好”的河南路子,成为全国典型之一。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汪继章说,经过精准识别,“十三五”期间全省共确定25.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截至2019年年底,这部分贫困人口已经全部入住新居,实现脱贫25.15万人,剩余未脱贫搬迁对象将和全省贫困人口一道实现脱贫,迈入小康社会。
2
优化资源,确保“稳得住”
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搬而不住”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贫困群众搬迁之后,生产生活条件还不够完备,就业创业资源也不够丰富。因此,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且“稳得住”,必须在优化资源上下功夫。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锋说,迁建后的拆旧复垦,事关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局。我省创新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立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拆旧复垦节余指标交易“宅基地复垦券”制度,不仅有效保障了搬迁安置用地,也为脱贫攻坚开辟了重要的资金筹措渠道。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新怀说,我省指导各地依法依规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对竣工验收程序不符合规定,仍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限期整改,重新组织竣工验收通过后方能交付使用,让群众住上“放心房”。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郑新建说,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我省调整优化资金投入负担机制。“十三五”时期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地方政府债券、银行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本金全部由省级财政负责偿还。
3
提供支撑,确保“能致富”
发展产业、稳定就业,是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贫困群众从“老地方”搬到“新家园”,最希望过上的新生活,就是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家赚钱”。
省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处处长陈静说,我省坚持把后续扶持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围绕搬迁后“怎么办、怎么干、干什么”等难题,以安置点为依托,以搬迁群众为主体,大力开展思想教育、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智双扶、自治管理等活动,全力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在做好安置点疫情防控的同时实现了复工复产,巩固了搬迁成效,为今年顺利实现全面收官打下良好基础。
卢氏县兴贤里搬迁安置社区管委会主任黑华宁说,兴贤里社区作为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了能把这些来自十里八乡的群众凝聚成像“一家人”一样过日子,我们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成立了管理委员会,设立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物业等服务部门15个,设置民政、就业等便民窗口8个,确保群众享受各类政策“不脱节”,就医、就学、就业“无障碍”。
数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
●“十三五”时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共计25.97万人
主要涉及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三山”地区的10个省辖市和示范区、50个县(市、区)
●截至2019年年底,这部分贫困人口已经全部入住新居,实现脱贫25.15万人
剩余未脱贫搬迁对象将和全省贫困人口一道实现脱贫,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