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刘远
刀片翻飞,纸花飞舞,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剪纸在贾艳梅手中逐渐露出了雏形。2015年,贾艳梅应邀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制作国礼——剪纸肖像。贾艳梅能够脱颖而出,原因只有一条:她在中国剪纸艺术上的造诣颇深。
对贾艳梅来说,剪纸是她和世界沟通的方式,是带领乡里脱贫致富的手艺,更是需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传承的中国记忆。
一把剪刀 剪出中华古韵今风
1976年,贾艳梅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在农村,谁家的姑娘能剪得一手好窗花,就是村里老人眼中的“小童星”。不同于坐不住的小伙伴们,内秀的贾艳梅从小就爱上了剪纸这门安静的艺术,当同龄人还剪不出喜字的时候,她已经可以跟着村里的老人学着剪小动物和人物组画了。这让贾艳梅备受鼓舞,她在剪纸的世界里找到了乐趣和自信。
人一旦有了兴趣真的不得了。一幅多层人物肖像剪纸,要经过解构、设计、调色、构图、刻画、装裱等步骤才能最终成型,每一张都需要贾艳梅160小时以上的精雕细刻。日复一日的伏案工作,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枯燥,但贾艳梅却从来不以为苦,她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她说,剪纸的时候,每一剪刀下去,都是新鲜的体验。只要手里有剪刀,心就特别安静。
随着技艺的不断纯熟,贾艳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层剪纸,她想要自己创造一种全新的写实剪纸表达形式。但这对于从未受过系统美术培训的贾艳梅来说谈何容易。
要用剪纸呈现出摄影作品般逼真的视觉效果,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光影过渡问题,这考验的是匠人对颜料的掌控能力。当时还是门外汉的贾艳梅用了笨办法。农村常见的地黄草,老辈人说可以煮出金黄的颜色,贾艳梅就成锅地煮草调颜色。桃红色的山花开得烂漫,她就摘来捣碎滤渣,提取天然的花汁。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国画颜料,所有能买到的颜料贾艳梅都做过实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只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贾艳梅就可以调配出她所需要的所有颜色。科班出身的国画老师也常常惊叹贾艳梅用色的圆润自然。贾艳梅常说:“剪纸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我只是把我心里的颜色和图案带到了这个世界。”
图片来源 商丘市委网信办
陆续解决了颜料、解构、装裱等问题后,多层立体剪纸工艺问世。贾艳梅制作的多层立体剪纸,融合了版画作品的立体感、油画色彩的丰富性、水墨画的写意空灵,用分层叠加的方式,呈现出逼真写实的艺术效果。
2012年9月,在中国世界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贾艳梅的剪纸作品《桃花扇》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席弗雷德里克·皮埃尔先生收藏。
2015年12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举行,贾艳梅应邀为参会的各国政府首脑制作国礼剪纸肖像,所设计和制作的肖像作品被多国政府首脑收藏。
一个信念 让最民间的艺术重新回归
2019年7月13日,贾艳梅前往江西省景德镇拜访一位当地的剪纸老艺人。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年轻时候就是靠着一手剪纸技艺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贾艳梅,在观摩老人剪纸后,也不由地赞叹,这哪里是剪纸,这是老人八十多年的人生缩影,她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揉进了剪纸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寓意在里面。她自己就是一部中国剪纸的百科全书,这才是中国民间技艺的根脉。在剪纸的时候,老人始终在唱歌,她高兴啊,贾艳梅也高兴,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贾艳梅在老人家里呆了一整天,临走的时候,老人拉着她的手,一定坚持要把贾艳梅送出大门,老人的儿子说,老人之前从没把谁拉着手送到门口,今天绝对是个例外。但让贾艳梅特别伤感的是,老人的儿辈孙辈没有一人承袭老人的技艺,她们感受不到老人手艺的价值,老人是孤独的。
这次的经历对贾艳梅触动很大,她决心把剪纸技艺传承下去,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剪纸艺术,让剪纸艺术在民间深厚的土壤里发扬光大。
早在2015年,贾艳梅就坚持每周日到虞城县文化中心给小学生上剪纸课,截止到2018年秋,贾艳梅的学生已有三千多人,为虞城县剪纸技艺的传播和传承种下了第一批种子。
图片来源 商丘市委网信办
真正的传承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有了创新性的实用功能后自然而然融入日常生活的。为此,贾艳梅创新性地发明了多层剪纸技术,将剪纸推向了家装市场,传统的剪纸技艺因为家居装点的实用性而有了新的生命力。现在,贾艳梅的一幅人物肖像剪纸画可以在市场上卖到一万多元,每个月能有十到二十万的营业收入。下一步,贾艳梅想让剪纸艺术为更多人创造价值。在虞城县政府的支持下,将把虞城县李老家乡朱庙村打造成专业剪纸村,修建剪纸扶贫车间,带动当地5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预计总受益人数达2000人以上。
熟悉贾艳梅的人都知道,她的微信签名是:“传承是我的态度,传承并创新是我的责任。”她说,学习剪纸绝不只是多掌握了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塑造自己的过程,即使其他方面不够优秀,只要手拿剪刀,谁都可以光芒万丈。她希望剪纸这门以前最接近老百姓生活的传统手工艺,能够重新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人人都能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向世界传递自己内心的美好和善意。”(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