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广场 本版图片均为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制图/周鸿斌
安阳殷墟
洛阳龙门石窟
登封少林寺
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深圳文博会上河南展馆文旅项目精彩亮相
游客在三门峡地坑院游玩
安阳200名小朋友集体行汉礼
□河南日报记者 温小娟 曾鸣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那么,河南该如何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连日来,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我们要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机遇,培育‘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主地标地位。”省政协常委、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毛德富说,当前,首要任务是从国家的高度和全局来深化黄河文化的研究,打破区域文化之间的界限和鸿沟,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突出黄河文化中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的思想。
毛德富说,要尽快建立黄河文化研究的全国性学会,制定黄河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在沿黄地带选址建设“黄河论坛”永久会址,打造黄河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此外,深化沿黄九省区合作机制,成立黄河文化保护与申遗联盟,以黄河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为统领,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从大禹治水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再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黄河文化始终彰显着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有着数不清的黄河儿女的奋斗故事,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省人大代表、北京燕京啤酒集团送货员李守禄说。
李守禄是一名常年在北京务工的河南籍农民工,曾三度见义勇为英勇救人,被评为2012“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被称为“河南好人”。在他看来,淳朴的中原文化如滔滔的黄河水滋养着河南人民,他建议将传承“黄河精神”与弘扬“好人文化”相结合,积极挖掘宣传“河南好人”故事,用榜样的力量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
以文艺精品力作擦亮黄河文化品牌
文艺走过的,是历史的道路。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中,离不开文艺作品、文艺精神的激励和辉映。省政协委员、省文联主席邵丽说,就我省而言,以当代为例,著名作家李準创作的《黄河东流去》,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对黄河文化的把握、开掘和彰显最为深刻的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画家谢瑞阶的《三门峡全景》《大河上下浩浩长春》《壶口瀑布》《黄河在前进》等系列画卷、李伯安的百米绘画长卷《走出巴颜喀拉》……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和黄河有关的文艺作品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展现黄河文明的不朽篇章。
“当代文艺工作者要讲好‘黄河故事’,要以黄河文化精神为支撑,才能为作品灌注厚重的历史力量。”邵丽建议,从省级层面策划、推出一批黄河故事选题,进行重点扶持,对表现黄河文化的文艺作品进行精准奖励,使更多的文艺家潜心创作,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反映黄河文化的精品佳作,擦亮黄河文化品牌。
省政协委员、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董事长张国晓建议,要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创新表现手段,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动画、漫画、游戏、实景演出等艺术手段,让黄河文化及其蕴含的时代价值飞进千家万户。
“我们正准备推出《黄河故事》系列新型文艺作品,其中《黄河故事之治水人物》系列动漫作品,生动呈现大禹、焦裕禄等101个古代和近现代著名治黄人物的感人事迹。同时,将以大禹、中华龙、黄河鲤鱼等卡通形象作为黄河吉祥物,以此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让黄河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张国晓说。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中原地区作为文化地理中心,富集黄河文明的历史遗存、文化景观。采访中,许多代表委员都提到要以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省政协常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建议,整合现有沿黄湿地保护区,打造统一的黄河生态长廊;省政府协调各沿黄地市立足本地自然文化资源,统一打造沿黄旅游精品路线,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形成旅游协同发展局面。同时,沿黄各地市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建设各有特色的黄河文化博物馆体系,发掘黄河故事建设黄河文化景观公园,打造河南段黄河文化长廊。此外,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明晰郑州作为黄河流域核心示范区在历史文化上的定位,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体验黄河文化的高质量场所。
省人大代表、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党支部书记赵俊海认为,打造沿黄文化旅游带,博物馆是重要的展示载体。
身为土生土长的原阳人,赵俊海说,原阳作为我省稻米主产区,农业发展受惠于黄河。这里的稻米硒含量高,口感软筋香甜,畅销全国,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阳大米既是河南的农业名片,也是黄河流域极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之一。他建议,组织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在稻米主产区设立“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从农耕文化的挖掘、展示、教育、实践角度,来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打造黄河文明寻根处、黄河文化传承地。